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

“中国”英文名“China"来自于佛教的“禅那"。

“禅那”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禅宗“禅"的全称,是一种修行方法,它的意思是“思维修、静虑、般若波罗蜜(到达智慧彼岸)”。修行“禅那"是为了得到“四禅八定”。我们现在俗称禅修、参禅、静坐、打座等。类似于印度的瑜伽、西方的灵修,伊斯兰教的斋戒、道教的辟谷等。

在古代译经师翻译佛经时有五不翻译原则: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禅那"就是根据秘密、多含义、顺古不翻的原则直接翻译古印度巴利文(jhàna)的音译。佛教里“禅那(jhàna)"中文发音读作“chan-ne”而不是“chan-na”。古人翻译佛经时的文言文比较简洁,经常把古印度巴利文佛经原文音译简单化。例如:“禅那"简译为“禅",“佛陀耶”简译为“佛”,“菩提萨埵”简译为“菩萨”等等。只有法师或禅师讲解佛法名词时才会用全称。所以,禅那、佛陀耶、菩提萨埵”等佛学名词民间一般简称为“禅、佛、菩萨”。

自从汉武帝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北传佛教就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向东传播。到汉明帝时期官方正式迎请西域和印度高僧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翻译佛经。历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至唐朝。在这几百年间,开凿了中国四大石窟,翻译了大部分佛教经典。在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从广州登陆来中国传播“禅那”,到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亲自跪迎神秀禅师,并奉为“国师",此后以神秀和六祖慧能的南北派“禅那"广泛传播,南北佛教达到空前鼎盛繁荣,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逐渐形成。

唐代佛教建立的各支宗派完成各自的体系,并向国外发展,当时中国成为世界宗教文化中心,尤其是佛教的鼎盛繁荣。到唐代后期,由于寺院经济过分扩张,会昌二年(842年)开始,唐武宗开始毁佛,到会昌五年(845年)达到高潮,至846年唐武宗死后终止,史称“会昌法难"。当时所有的宗教都受到波及,如:景教和袄教。“会昌法难”大量寺庙被拆毁,僧尼强迫还俗,外国僧侣被遣返。根据记载:天下拆国有寺院四千六百多所,私人寺院四万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多人。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佛法又开始兴盛。到了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荣基本上统一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由于连年争战,土地荒芜,国库空虚,市场凋零,而唯独庙产丰富,于是周世宗诏告天下,“非敕赐寺额皆废之”,从而又一次拉开灭佛运动,此次灭佛运动中共废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僧尼还俗六万一千二百人,佛经章疏大多散失。此后佛教进入了衰落期。到了宋朝,虽然政府又开始提倡佛教,恢复设立了译经院,但是在佛教八大派之中,仅仅只有“禅宗"和“净土宗"比较兴盛流行。

我们再来看看西亚、中亚和欧洲。佛教在公元前二世纪在西亚和中亚就非常兴盛。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佛教、基督教、拜火教、伊斯兰教和“禅那“(禅宗)在中亚、西亚逐渐融合成多元宗教文化。在此后中国几百年的分裂时期,先后有契丹、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北宋、辽、西夏、南宋、金等政权。由于此期间政权割据,朝代更迭,至北宋时期,政治上和西域等西方国家基本上完全失去了往来联系。而此时的中西亚和西域各国,正开始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教的扩张。

五代十国到北宋时期,虽然政治上与西方没有联系,但宗教上没有停止传播。此期间,中亚、西亚各宗教受到伊斯兰教的扩张,逐渐开始衰落,比如拜火教、佛教、基督教。我国新疆地区的佛教在五代十国时期也受到伊斯兰教的扩张,新疆各地区的人被强迫由信仰佛教向伊斯兰教逐渐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文字的宗教逐渐被伊斯兰教所代替。由于修行“禅那”近似于印度的瑜伽、伊斯兰教的斋戒、基督教的祷告灵修、道教的辟谷。由于修行“禅那”没有文字,也不限制于出家,所以修行“禅那"的禅师和信众可以和伊斯兰教扩张时互融并继续传播。修行“禅那”的禅师和信众被伊斯兰教长期融合时自称为修“禅那”,因为“禅那"就是“真主”,那只是东方人的称呼,于是那些中西亚及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把传播禅宗的禅师和信众称为“禅那”,因为他们认为“禅那"只不过就是东方人对“真主”的称呼,后来“禅那”逐渐演变为西方人对东方人的称呼了。就像我们今天提到“功夫”一词就想到中国,说到“瑜伽"就想到印度,说到斑马就想到非洲一样。

到了南宋时期,由于造船业开始发达,此时南宋和阿拉伯、波斯人海上贸易逐渐兴盛,南宋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开始出口到波斯湾地区,又通过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将商品出口至欧洲。因为南宋以前中原地区和中西亚、阿拉伯几百年来政治上是隔绝的,由于习惯,这些阿拉伯、波斯商人还是习惯称东方的宋朝人为“禅那",他们把茶叶称为“禅那"的茶叶,丝绸称为“禅那"的丝绸。

南宋末期,蒙古成吉思汗横扫了亚欧建立了元朝,南宋灭亡后,东西方的商品通过陆路贸易交流,大量的商品出口到西方,其中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是各种精美的瓷器,因为西方人习惯用金器、银器、陶器,而没有瓷器。由于西方国家像茶叶、丝绸等这样的商品在隋唐时期就通过“丝绸之路”就有过,而唯独瓷器在宋朝以后才成熟出名,瓷器种类用途繁多,西方人又喜欢,所以欧洲人继续把阿拉伯、波斯人称呼“禅那”作为瓷器的音译,就像现在西方人称呼中国的“豆腐"为“toufu”,“麻将"为“majiang"一样,都是音译。自此以后,西方的英文就称东亚的中国和代表中国的瓷器为“China(禅那)”了,一直至今。

同样在五代十国至宋朝时期,日本僧人把佛教“禅那(禅宗)"传到了日本,风靡整个岛国,为了尊重,日本和中西亚地区一样,也称当时的中国人(五代十国、宋朝)为“禅那”,意思应该是日本的"禅那”是中国“禅那”的学生,或邻国是我们“禅那(禅宗)"的老师,但是日本语发音没有“Chi”(吃)这个音,他们舌根硬,把“Chi”(吃)发音成“Zhi”(支),所以日本语把“channa(禅那)"就发音成为“zhina(支那)了。后来元朝灭了南宋,到忽必烈时期,元朝两次攻打日本都战败,此后日本就和元朝以后的中国终结了政治上的往来联系。由于元朝以后佛教末落,除了修行佛法的人知道“禅"就是“禅那",普通民众只知道佛教“禅宗"这个名词了。而日本因为自元朝以后和中国终断关系,随着时间推移,虽然日本还称中国人(元、明、清)为“支那(禅那),但日本民间也不知道“支那(禅那)”的意思,由于两国关系交恶,“支那(禅那)就逐渐变成“贬义”词了。比如,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孩子称为“小坏蛋"和对于朋友的孩子、陌生人的孩子、敌人的孩子称为“小坏蛋”,其“小坏蛋”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再比如我们常说的“胡说八道"、“六亲不认”等,都是佛学上来的名词,现在都成为“贬义"词了。

再来简单说说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市。密支那现在属于缅北的克钦邦首府,是通往西藏、云南、缅甸仰光、印度的交通要道。从名字就能知道“密支那"与佛教有关系,它虽然是缅语的音译,但与汉语有关,因为这里曾经是藏传佛教密宗和南禅宗的汇集地,以密宗为主,所以这个地方渐渐的被修行者称为“密禅那“,但同样因为南方发音和北方发音不一样。例如:“chan(禅)"南方粤语发音接近“sim"或“cen(岑),于是就把“密禅那"发音写为“密支那"了。就像佛教梵文巴利文“Samādhi”,在不同的佛经中译作“三摩地”、“三摩堤”、“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Samatha",译作“奢摩他”、“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一样。

总之,当全世界称中国为“China(禅那)"的时候,我们知道,“China”代表的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正心、善于追求智慧、善于追求人人平等的国家。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1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2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3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4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5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6

China一词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争议。

China源自自古印度的梵文Cina(चीन)。Cina是“秦”的音译,即Qin,很明显它指的是秦帝国。秦孝公之后,秦朝变得强大,南征北伐,声名远播。秦灭了古蜀国,古蜀国难民进入西藏,进而把秦帝国的名字传播到了印度(当然,有证据显示,在秦朝之前,中国西南部存在一条丝绸之路,所以跟印度早就有往来)。Cina这个名字从印度传入波斯变成了Chin,又经波斯传入地中海,罗马拉丁文写为Thin。葡萄牙人标注地域时给Chin加了a(葡萄牙探险家杜阿尔特·巴博萨1516年写的书已经把中国称作China。),传入法国变成Chine,在英语中是China.

还有一种说法。秦朝强大后对西北游牧民族进行了入侵,游牧民族被驱赶后进入中亚,然后“秦”的名字经中亚传入波斯,称作Chin(چین)。Chin跟现代“Qin"的发音很相似。后来,经波斯传入欧洲,欧洲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了尾缀a,变成了China。

中国英文名china的说法由来是什么图7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25日 13:24
下一篇 2023年01月25日 13: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