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八面城的由来
北宋徽钦二帝被押送路线图。
北宋徽钦二帝在八面城被羁押期间,居住在半地穴房子里的场景。
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宋朝造的卤簿钟。
这一浩浩荡荡的押送队伍从黄河岸边的开封直到黑龙江流域的五国头城,漫漫旅途中,两位亡国之君受尽了异族官兵的侮辱和奚落,使得岳飞写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样的悲壮诗句和“直捣黄龙府,与君共饮耳”的豪言壮语。这是自唐灭高句丽以来在东北地区影响甚为深远的历史事件。时至今日,在辽北的某些乡镇至今还流传着徽钦二帝北上途经的典故与传说,个别地名据说也与这个事件有关,如昌图的亮中桥镇,其镇名所来,有人就说是因为宋朝的徽钦二帝经过这里的一座桥而得名,认为“亮中”就是“两宗”的谐音,但这毕竟是传说而已,缺乏真实的史料记载,真实的历史事实在《金史·太宗本纪》中有所记载。
《金史·太宗本纪》如是记载:(天会五年)二月丙寅,诏降宋二帝为庶人。(四月丙戍)左都监宗翰、宗望以宋二帝归。(十月辛末)宋二帝自燕徙居于中京。”“(天会六年七月乙巳)以宋二庶人赴上京。(八月)丁丑,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遂入见于乾元殿。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十月)戊寅,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韩州。”(天会八年六月)癸酉,诏以昏德公六女为宗妇。(七月)丁卯,上如东京温汤,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鹘里改路。”
从金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金天会五年(1127)二月的时候,徽钦二帝被金廷贬为庶人,也就是没有身份的老百姓;由宗翰、宗望两名金国大将押解两个宋君北上,十月从燕京(今北京)迁居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1128年七月赶赴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的白城子),这条行进路线在宋人的使辽、使金的行程笔记中多有记载,从内蒙古赤峰主要的还是从沈州(今沈阳)到韩州(今昌图八面城)这一交通干线,其经停的地点,即为兴、银、同、咸、肃、安、韩诸州。兴州(铁岭县新台子镇)、银州(今铁岭市区)、同州(今开原中固)、咸州(今开原老城)、肃州(今昌图马仲)、安州(今昌图四面城)、韩州(今昌图八面城)。不知金廷出于怎样的考虑与安排,1128年十月又将钦徽二帝迁往韩州,据《金史纪事本末》和《呻吟语》记载:当年的十月二十六日,金太宗下令将徽、钦二宗迁往韩州,并将剩下的王族、宫眷900余人也迁往韩州和徽、钦二宗同住。为了便于监督管理,金兵将韩州城内住户全部迁出变成一座空城,“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徽、钦二宗在韩州被囚禁了21个月。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徽、钦二宗转徙到呼里改路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从此八面城就有了“钦徽二帝坐井观天”传说。
当然,说韩州历史上曾有4个治所、3次迁移,经考证,其最后一次迁徙即从今昌图八面城迁到今吉林梨树县偏脸城,迁治的时间,据段一平先生考是在天德二年(1150)年,而徽钦二帝囚居韩州时间是从天会六年到八年(1128——1130),也就是说,被宋二帝赵佶父子囚居韩州时,迁治其治所还在今天的八面城。
关于徽钦二帝从韩州又北上被押解到五国头城以后的事情,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结合文献记载,曾有过如下描述:
1135年(即二帝离开韩州五年后),赵佶(宋徽宗)病死在荒凉的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一栋破烂房屋中的土炕上。二十年后的1156年,赵恒(宋钦宗)被当时金国皇帝完颜亮(海陵王)下令押回燕京(今北京),跟被俘的辽帝国皇帝耶律延禧(辽天祚帝)同囚在郊区的一座破庙里。一天,金帝国将领们比赛马球,完颜亮命二人参加。赵恒文弱,又不大会骑马,从马上跌落下来,被践踏而死。那位高龄81岁,满身罪恶的耶律延禧,体格仍十分健壮,他企图逃出重围,死于乱箭之下。
黑龙江省依兰县“坐井观天遗址”。
八面城地名之由来,据有关资料与《昌图府志》记载,于清道光初年,修筑城堡时挖得石碣残碑段,呈八棱形,直径38厘米,高44厘米,角棱清晰,无文字迹象,故此得名八面城。该城是北宋大辽年代韩州官府驻地,距今992年,到了金代该城是大都会之一,为柳河县治。韩州府有过“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所以八面城又称作古韩州。
在解放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昌北县,县政府驻地在八面城。1954年12月,昌北县并入昌图县;1961年5月,县委设八面城工作委员会,1968年8月撤销;1970年2月,设八面行政区,同年10月撤销;1988年10月末,八面城乡与八面城镇合并,设立副县级镇,列为辽宁省特别经济实验区。铁岭市文史学家藏海金经过多年的调查、挖掘和考证,发现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 和宋钦宗在被金国俘虏北行时,曾到过铁岭昌图县八面城镇,并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坐井观天的牢狱生活。
据其考证,辽以前八面城地名叫奚营,辽为韩州治,金改为柳河县,明清以后称八面城。据《金史· 太宗纪》记载:随二帝来八面城的共8万人,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秦桧和镇压梁山起义的张叔夜。为防止二人逃跑,金兵将他们囚禁在井中,过了两年非人的生活。天会八年七月,宋二帝离开八面城,被送往 五国城(黑龙江伊兰),后死于北国。直至清末,八面城仍有几处枯井遗址。
八面城历史悠久,何时开始建造尚未明了。辽代以前此地为渤海国都,地名叫奚营。辽代(即北宋年间)这里为韩州州治,金代为柳何县治。从古城遗址可见,城郭广大,城墙长650米,宽2—4米,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曾经出土一面铜镜,铜镜边款刻有“韩州刺使”字样。
清朝道光年间,在古城内发现一块八棱形石块,考证说是辽代的一块“经幢”,高35厘米,对角35厘米,海边宽16厘米,各面都有经文。于是就以此石为城名,称为“八面城”。这块经幢现收藏在铁岭博物馆。
在八面城北隅曾出土一枚铜印,篆文“混里哈巴海”。印旁镌刻楷体“大定七年内府监造”。“大定”为金世宗年号。据说,北宋亡国之君徽、钦二帝被俘后曾于金代天会6年7月至8年7月流放囚禁在韩州,整整二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
北宋都城汴京(开封)于1126年被金兵攻陷。陷落之初,徽、钦二帝仍住在皇宫,金国向这两个傀儡皇帝索取金银财宝美女绸锻,二帝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求苟延。这种状况只维持了两个月,第二年即1127年正月,金人便将二帝罢黜为民,并将其与北宋皇室成员及亲属连同掠夺的珍宝文物一起押解北上。1128年抵达铁岭境内,过懿路(挹娄县)、铁岭(新兴县)、中固(铜山县)、开原老城(咸平府)到达昌图四面城(归仁县),然后到达八面城(柳河县)。
不知什么原因,押解队伍不再北上,于是徽、钦二帝就在这里被羁押囚禁起来。随同二帝到八面城的,还有人们熟悉的秦桧和张叔夜。为了防止二帝逃跑,金兵严监深禁,把他们囚禁在枯井中。这大概是当时的一种残酷的刑罚。直至清朝末年,八面城仍然有多处枯井。
二帝在井中,受尽折磨。井里一年四季阴冷潮湿,空气不通畅。环顾周围,都是黑暗的井壁,只有抬头才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冬天,阴暗寒冷,冻得他们浑身打颤,腰腿疼痛,手脚龟裂。夏天,井里闷热,令人窒息,整天流汗,更有蚊虫叮咬,浑身起包,刺痒挠破,生疥长疮……二帝相对唏嘘,捶胸顿足,后悔从前没有励精图治,以至落到如此下场。可惜悔之晚矣,噬脐莫及。
天会8年7月,徽、钦二帝被押解离开八面城,送到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而将其随从、宗室何晷等500人移送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内侍利国安等300人移送咸州(开原老城),只剩宗室6人在身边。徽宗向宣布诏书的使者请求将众人留下,未能得到同意。
1135年,徽宗病死在依兰的一栋破房中的土炕上。20年后的1156年,钦宗被当时的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下令押回燕京,囚禁在郊区的一座寺庙里。一天,金军将官们比赛马球,完颜亮命钦宗参加。钦宗文弱又不大会骑马,从马上摔下来,被践踏而死。
昌图八面城,辽金时期设韩州,徽钦二帝在此囚居二年,可见其历史内涵的深远, 往事如流水,历史成烟云。但是徽、钦二帝在八面城“坐井观天”的传说,却经当地人们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