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和香妃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还衍生出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然而遍查乾隆时期的档案和正史,并未见有关香妃及其身世的记载,就是“香妃”这个称呼也是清末才出现的。根据清末民国时期对香妃的描述,我们知道她来自新疆,因身体天然有异香,所以被称为香妃。
根据这条线索,再查史料,我们发现乾隆皇帝一生只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妃子—容妃,她姓和卓氏,也称霍卓氏,名伊帕尔罕,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信奉伊斯兰教。可见,后世所说的香妃应该就是乾隆的容妃,但容妃是否遍体异香,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那叛乱,解救了大小和卓两兄弟。可是他们反而以怨报德,聚众叛乱,反对朝廷。伊帕尔罕一家因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井,迁居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
四年后,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伊帕尔罕的五叔、六叔、哥哥等人因配合清军平叛有功先后被召进京城,加官晋爵。当时27岁的伊帕尔罕也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
对这位新疆维吾尔族姑娘乾隆很是喜欢,不仅赏给她大量的衣物和银两,而且对她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也十分尊重和关照,专门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不久,和贵人晋升为容嫔,后又升为容妃。 如今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在乾隆时期名为宝月楼,传说就是为了容妃所建。鉴于容妃在宫中一直思念自己的家乡,乾隆皇帝又在宝月楼对面建了回回营和清真寺(今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一带),使容妃登楼就可以见到家乡的景色以慰乡思,因此宝月楼又有望乡楼之称。 还有一次,容妃在圆明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
乾隆五十三年(1788),容妃在圆明园溘然长逝,终年55岁。其实,容妃与乾隆的婚姻是乾隆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从此以后,新疆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这不能不说是乾隆帝的和亲政策发挥了作用。容妃作为这一政策的关键人物,在清宫中度过了28个春秋,赢得了皇帝的宠爱和信任,最后被葬入清朝的皇家陵园。可以说容妃和她的家庭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