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是中国战国时期水利学家郑国,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年)为秦国所筑的河渠。河渠长三百里,位于今日陕西省泾阳县上然村泾河出口一带。
郑国渠在泾河从北方山谷流入关中平原处,把部分河水引入主渠;主渠起初与泾河平行而相近,进入关中平原时分开;渠道灌溉系统分为几支,水流通过叫“斗”的出水闸门分别进入沟渠,流向农田。灌渠全长三百里,以谷口为起点,把泾水引入栎阳的渭水。
郑国渠的经行地区,郦道元在《水经注·沮水》中记称:“渠首上承泾水于中山西邸瓠口,……渠渎东径宜秋城北,又东径中山南,……又东径舍车宫南绝冶谷水。郑渠故渎又东径嶻嶭山南、池阳县故城北,又东绝清水,又东径北原下,浊水注焉,自浊水以上,今无人。……又东历原径曲梁城北,又东径太上陵南原下,北屈径原东,与沮水合。……沮循郑渠,东径当道城南,……又东径莲芍县故城北,……又东径粟邑县故城北,……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也。”
郑国渠的修建者是韩国水工郑国。郑国原本是韩国派到秦国的间谍,劝说嬴政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经费与人力放在国内,无暇布署东征。后来嬴政发觉郑国的阴谋,怒欲杀之,郑国对秦始皇说:“臣起初确实是来当间谍的,但是渠道修建完成也对秦国有利;臣帮助韩国延长短短几年的国祚,却可以为秦国创建万世的大功”。后来的事实正如郑国所说的那样,郑国渠的作用维持了几十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可浇灌关中农田4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无凶年,农业大盛,无水灾、旱灾。秦以富强,吞并诸侯,秦王政也成为了千古一帝的祖龙。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认定郑国渠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