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的渊源形成和发展(芦溪县家训渊源)

何谓家训?“无言之教谓之风,有言之教为之训。训,本义: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东汉·许慎《说文》曰:训,说教也。从言,川声。从“言”从“川”,“言”指“劝说”、“说教”,“川”本指“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 因为“训”就是有道理包涵于其中的言辞,所以“训”也就可以代表一种典范、规范、前人践行成功的成果,如“训典”,训与典含义相同,都是成文的规范。

“家训”主要是指祖父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等的教诲训示,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劝喻。是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等,传统家训名称多样,如家诫(戒)、家范、家规、家约、家箴、家法、家则、庭训、世范、宗训、、族规、条规,宗约、祠规、祠约,等等。“家训”的基本载体有两种:一是指规范、准则意义上的家范、族规或家教文献,是家族或家长撰写、制定的,有较强的教化意义和约束作用;二是指家庭教化、训诫活动。前者是文本,后者是实践,这两方面又相辅相成,彼此为用。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是国学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用三个较长的阶段界定:起源于先秦;定型规范于汉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元明清。新发现的清华简中有周文王遗命武王的《保训》,这篇三千多年前文王对武王的教诫,应该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家训。另外,先秦不少文献中也都留有训家教子的记载。比如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进行家教最早的诫子书。周公的《诫伯禽书》。《国语》中载有春秋时鲁国文伯母教诲儿子勤劳勿逸的“母训” 。《论语》中也载有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故事。

尽管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思想时代久远,然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则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家训”一词最早似见于《后汉书》。南北朝时《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就径用“家训”之名,被誉为“家训之祖”。自《颜氏家训》起,“家训” 逐渐约定成俗地成了所有家庭、家族用来“治人” 、 “治家”、训示的语言文字工具的总称。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童蒙读物更是汗牛充栋,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共著录中国历代出版的家训著作117种,其实公开出版的家训远不止这个数,很多家训并未收入丛书中。其中堪称代表、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郑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包拯司马光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程子四箴》、《童蒙训》、《洞学十戒》、《小儿语》、《好人歌》、《弟子规》、《温氏母训》、《名贤集》、《家常语》等四十多种。

《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收录家训171篇,是南宋以前的家训总汇大观;清代修订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家范典》达116卷,共分31部,各又再分5类,辑录了先秦至清初的大量家训资料。我国许多成功官吏、学者、商人乃至平民百姓家中,都藏有一部传世家训,后世子孙常常温习,作为自己人生道路指南。

家训之重要和作用: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晨钟暮鼓之警;其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词之精,其成篇之简;字字沁人心脾,言言落人肺腑。正如宋代大思想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比喻的那样: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16日 09:51
下一篇 2023年01月16日 09: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