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

晋中古桥之灵石秋晴桥

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图1

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图2

秋晴桥,位于灵石城北两渡镇汾河上,是一座闻名远近的多孔联拱石桥。每当漫步在桥上,抚摸着造型各异的雕刻,俯视着汹涌奔腾的洪流,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数百年前两渡何家何溥、何世基、何思忠祖孙父子大义倡修桥梁的壮举。

两渡镇位于汾河东岸,与河西诸村隔河相望。古时在张村设有渡口,是两岸交通必经之处,来往通行全靠小船摆渡,莫说车马重货,就是单人独身过往亦十分不便。若遇夏秋之季,洪水暴涨,河床满溢,往来之客只好望河兴叹,束手无策,岸边不时会出现人群集聚、货物堆集现象,有时甚至滞留数日不能过河。即便可行船时,也是非常危险,除要有十几名好水手外,还需有几十名拉船工,每次船到岸边,先得拉到上游很远的地方,开船后水手们非常紧张,竭力摇浆,到对岸时仍会被激流冲出很远,甚至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到了冬季,河冻水浅,不能行船,交通更加困难。为此,也曾数村合力临时支木搭架,在曹村沟口建成便桥,但一遇水涨,不是被淹,就是被冲毁。这种情况延续了数百余年,舟楫坏了修,修了坏;便桥造了毁,毁了造,耗去大量钱财,交通仍无法改善。人们急切希望能修一座长久石桥,以利两岸往来,但苦于财力不足,又无热心人经办,一直未能如愿。

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图3

古语云:“遇水安桥,济人之盛事;逢山开路,利世之良图。”急公好义,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种种义举善事,历来被人们称颂赞扬而永远成为美谈。两渡村何溥,决意解乡亲父老之愁,圆四方百姓之梦,首倡集资建桥,奈年老体弱,事未行而身先卒。其子何世基,慨然捐出巨资,勇挑经营重任,不幸功未成而命已殒,不论乡首,还是里民,痛心疾首,惋惜不已。何溥之孙、何世基之侄何思忠,决心了祖父未了之愿,竟父辈未竟之业,召集沿河村庄首领成立建桥组织,选举管理人员,聘请各方面技术人才,选拔技艺出众的泥石工匠,组成浩大的修桥大军,集思广益,精心规划,团结一致,尽心竭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于乾隆末年建成全长150米,宽5.4米,高5.7米,共11孔的石拱桥——秋晴桥,不仅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汾河两岸交通不便的困难,也为两渡增添了一处名胜美景——两渡秋晴。

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图4

景茂礼

再见到平遥九眼桥时

王晓俊

再见到平遥九眼桥时,是2008年12月,我带着新买的相机,兴冲冲地来到九眼桥拍照,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九眼桥桥身古老结实,惠济河不知道从哪就断了流,桥身下面是干硬的黄土地,还有肆意堆积的垃圾,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到处停留,一股黑色的废水沿着河堤流下来,顺着黄土分*,在河道间延伸、结冰。两岸有新建的小院,也有临时搭建的店铺,五花八门的广告粉刷在墙上,桥头那座刻有“惠济桥”的石碑下砖土松塌,岌岌可危。

第一次来看九眼桥是我中学时候。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城里的好些东西都是只有耳闻而从未谋面的,对九眼桥的好奇之心也早已有之,直到上了初中,我们那位住在城里东大街的语文老师邓老师说:“星期天我带你们去看九眼桥”。班里的农村娃们都欢呼雀跃起来。九眼桥,位于平遥县城下东门外东北处,横跨于惠济河下游,本名惠济桥,因其有九孔桥洞,当地人都叫它为九眼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是当时平遥百姓主动募资、设计、施工建造的,这里是京陕官道的必经之地,曾为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做了巨大贡献。民国年间,官道逐步发展为公路,虽然公路已不再通过九眼桥,但它仍然是连接东城与东、北各村的重要通道,为百姓提供着方便。那天,我们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跟着老师行进,从我们村中学出来到九眼桥,一路上两边都是庄稼地,几乎没有建筑,时值秋天,隔着大路两旁高耸粗壮的大树,各种庄稼怒放着丰收的喜庆,印象最深的是棉花和高梁,一片白和一片红格外晃眼,还未来得及摘的棉花絮饱满得从桃壳中垂了下来,高梁总是憋足了劲地长,不但憋红了脸,连秆都憋得通红。而现在随着建筑的增加,土地在迅速地减少,农作物的种类也寥寥可数,这两种植物更是很少见到了,令我很怀念小时候摘棉花的情景:胸前挂着大大的棉花包,艰难地俯首前行,累得腰酸背痛,手背还总是被划得满是血道道。

语文老师是最善于讲故事的,来到桥跟前,他先给我们讲了关于九眼桥的传说:说平遥城乃是乌龟城,六座城门象征着龟的肢体,其中南门为龟首,南城门外有两眼井,正好是乌龟的眼睛;北门为龟尾,东西四个门就是它的四肢;平遥城里的各条大小街道就是乌龟的背纹。平遥城的南边是柳根河,眼望着横在面前的柳根河,这只神**朝东摇,尾向西摆,简直如活物一般,好像随时都会爬走。为了不让这只“神龟”溜走,带走当地的如意风水,于是古人发挥想象,在下东门外修了惠济桥,像一根绳索一样把神龟的一只脚(即下东门)死死套住,系在了城东的冀郭塔上。

老师的讲述让大家眼中发光,唏嘘不已,不由开始郑重欣赏眼前这座桥:站在远处观望全貌,九眼桥如一道长虹降落人间,掩映在绿柳下,与明亮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桥长约80余米,桥面略呈弧形,以石板铺墁,每日无数的人来车往,桥面被碾压得坑洼不平,更增添了一份古老韵味;桥身左右筑有栏板和望柱,栏板上有各种珍禽异兽、吉祥花卉的浮雕装饰,还有福、禄、寿字的纹样,望柱柱头上也雕有狮、花蕾、八宝等形象,都寓意着美好、祥和;中间五孔桥洞的上方,东面筑有龙头,西面筑有龙尾(如今龙尾只剩四只),形态各异,神气活现,头迎旭日初升,尾沐夕阳晚照;桥基的上下游方向,筑有三个三角形石基,是用于起缓冲作用的,石基看起来像是插在条石之间的,而实际上这里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据内行人讲,石基与条石间是以银锭形铸铁铆连接的,所以才能既美观又牢固;券石也是用铁制扒钉稳合,石面加工精细,券口石大于条石,分宽窄两层券筑,券口立面的上下,雕有带状的纹饰。相传九孔桥洞代表龙的九个儿子,有了它们的坐镇,九眼桥、惠济河、平遥城自然都是固若金汤,世代平安。而今饱经风雨后的九眼桥,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古老和沧桑,三百多年的默默承载,九眼桥欣然接受着家乡人民每日往来穿梭。

1977年平遥县遭特大洪灾时,九眼桥曾一度成为唯一的通道。1988年上级下拨专款,将桥面重新铺墁,两旁拉板、望柱得以补配,重新安置,古桥换新颜。但由于周边环境无人监管,便有了前面我所看到的画面。

如今,平遥古城名扬世界,平遥的旅游业日趋兴盛,政府加大力度搞建设,迎薰门外的建设、一城两寺的规划、惠济河的改造,随着一系列的发展,九眼桥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惠济河河道扩宽修整,两岸河堤绿茵如毡,远远就可望见九眼桥横跨在蜿蜒的河道之上,曾经被淤泥掩埋的桥墩露出来了,九个桥孔又清晰地展现着它的姿态,没有了以前拥挤的建筑物的阻挡,望柱上石狮又可极目远眺,站在桥上向西望去,与平遥城墙的东北角楼遥相呼应,再现了平遥古十二景之“河桥野望”。难怪古今诗人争相赞美这烟光如画的美丽景象:“山明水秀绝纤埃,四顾云天画作堆”,“遥望清溪行者醉,霞穿九孔染流年”。每日清晨,九眼桥早早地就沐浴在了金色的晨曦中,迎接每一个过往的行人,迎接每一个崭新的一天。

只盼惠济河水源远流长,惠泽平遥人民,济达四方百姓。

义棠虹霁寺与两渡寡妇桥

寡妇桥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古时候汾河东岸一户人家,丈夫英年早逝,撇下年轻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苦度光阴。

汾河西岸有座寺院,寺中有一年轻和尚,出于同情之心不时过河帮助小寡妇担水劈柴、春种秋收,做些苦力活儿。冬去春来,日久天长,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进而发展为同居关系。为避人耳目,小和尚每日只得在傍晚游过滚滚汾河与小寡妇相会,又不得不在拂晓前再次渡河返回寺院。

斗转星移,小寡妇的儿子日渐长大,母亲与小和尚的感情也日益深厚,形影难离,往来频繁。他们的事在邻里之间早已不是秘密,多年来一直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传遍了邻近各村。小寡妇的儿子心知肚明,深感难堪,想让母亲中断与和尚的往来,但又不愿直接干预,生怕伤害母亲的自尊心。从此暗下决心,自己挑起家庭重担,每日早出晚归拼命赚钱,一心想奉养好母亲,让母亲丰衣足食,减少对和尚的依赖,逐渐疏远和尚。母亲渐渐觉察到儿子的心思,和尚也看到寡妇的儿子年龄大了,于是彼此往来日渐减少。

尽管儿子晨昏照顾,百般孝顺,而母亲总是没有笑容,饮食也日渐减少,彻夜难眠,没多久便面容憔悴,疾病缠身,每日只是强打精神坐在河边,看着远去的流水,望着对岸的寺院一言不发。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成人,心中深感不安,他决心冲破世俗,让母亲重新回到快乐的日子里。他不仅同意了母亲与和尚的往来,还念及来往不便在汾河上架起一座便桥,母亲遂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据说,其母去世后,桥亦随之倒塌,不久又传出和尚被人所杀的消息,有人就此拟联一副:“修便桥,为母行孝;杀和尚,替父报仇。”寡妇桥的故事也就世代流传了下来。

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图5

讹传,秋晴桥即寡妇桥

景茂礼

晋中古桥(晋中古建长廊)图6

虹霁寺又名滚钟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义棠镇师屯南村的银锭山巅,寺内有虹霁寺塔、滚钟坡、天王殿等。史料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寺。该寺自唐初建,明万历年重修,清康熙年间复修,乾隆金妆,后几经战乱。银锭山巅古塔,系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山前流过汾河,景同延安宝塔山,百姓称“小延安”。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16日 09:12
下一篇 2023年01月16日 0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