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人用纸,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窗户纸不用换了,顶棚不用糊了,春联不用写了,甚至连平安家信乃至情书都不用写了,都改成了电子邮件和手机微信了。毛笔字更是不用练了,宣纸也派不上用场。
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就这样从我们的身旁悄悄地溜走了,等我们再想起时,它们早已经像公兴和敬记两家老纸庄一样,没有了踪影。
下面我们先从纸的由来开始说起: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材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随着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纸的用途越来越多,纸可以被用在平民百姓家,纸铺就应运而生了。
以老北京为例,普通人家用纸很多,很广泛。老北京有个风俗,是立夏这一日要换帘子,糊窗纸,搭凉棚。这是自宫廷到民间都有的风俗。清竹枝词有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便是说立夏前后,无论官宅民宅,要在各家院子做这三件事。
凉棚,就是所谓老北京四合院讲究的“天棚鱼缸石榴树”老三样中的“天棚”。冷布,就是在各家的窗户前安纱帘。没有钱安纱帘的,则要换一换吹了一冬已经残破的窗户纸,即诗中说的要“尽揭疏棂”。到了立冬那一日,宫廷里和有钱的人家,要把帘子和凉棚撤了。普通人家则要开始新的一轮换窗纸,要换厚一些的窗户纸,好迎接北京城冬日里凛冽的寒风。同时,因为那时候普通人家屋子的顶棚和窗户一样,也都是用高粱纸糊的,一并需要重新糊顶棚来御寒。
那时候,在皇宫内务府的衙门里,专门有帘子库,就跟武器库一样,有专门管帘子库的官员,负责宫廷和官员宅院里换帘子。而普通百姓换窗纸和糊顶棚,则没人伺候,只能在这寒暑两季自己到纸铺里买窗户纸了。
老北京卖纸的纸铺,分为京纸铺、南纸店、纸马铺和纸庄这样四类。最开始,有京纸铺和南纸店之分,纸马铺和纸庄,是后开的。
京纸铺卖的是本地所造的各色染纸、倭纸、银花、鞭炮、秣秸、毛头帐本,还有北方生产的纸张。
南纸铺所卖的都是所用的一切纸笔墨砚,宣纸信笺,图章墨盒,时人字画等,还有毛边纸、元书纸、金银箔纸。无一不备。现在的荣宝斋就是典型的南纸店。
京纸铺和一般百姓关系密切,也就是普通百姓换窗纸糊顶棚要去买纸的地方。而南纸店则是文人和有钱人常去的地方。
纸马铺专门卖的只是祭祀神祗或发送死人用的神纸、纸钱、挂钱之类,糊纸人、纸马、金牛、白羊之类的用纸。
在这几种纸铺中,纸庄是开得最晚的,是国门开放后的产物。戊戌变法前后,洋人开始睥睨中国的时候,用洋枪洋炮向我们打来、把大烟运往我们这里的同时,也把西洋纸张发送到我们这里。专门印报纸的印刷纸、专门印画报的铜版纸,以及道林纸、洋宣纸、毛边纸、复写纸、粉连纸、油画纸等等许多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和听说的洋纸,让专门卖西洋纸的纸庄一出现,立刻鹤立鸡群,占风气之先,买卖做得格外起劲。
所谓纸庄,相对于传统的纸铺而言,从名字上就体现出它是高一等而存在的现实。如同老北京的饭店,叫饭庄的一般要比叫楼的、叫馆的、叫居的,要上一个档次一样吧,纸庄叫得就是比纸铺气派。
老北京最早最有名的纸庄有两家,一是敬记纸庄,一是公兴纸庄。开始,两家都是先经营京纸后经营南纸,再后来中西兼顾,南北通吃。两家挨着很近,前者在西兴隆街中段路北,后者在大栅栏东口路南。
敬记(1898、1899)年开张,公兴晚一两年,在1900年开张。
在他们两家之后,陆陆续续也出现好多家纸庄,我们的商业自古就有跟风的传统,看到人家赚钱了,立刻跟进,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好多家纸庄。在崇文门外的地藏寺街,一下子糖葫芦般开了一串纸店,几乎成为了纸店一条街;在煤市街北段因为出现了一连串的纸庄,索性把那一段地方改名为纸巷子。足见当时在北京城纸庄的生意兴隆。但是,所有这些纸铺,没有一家能够赶得上敬记和公兴的。
敬记门市不大,只是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各三间小房就是门脸,后面却是一座拥有十几间房子的大院落,纸张都藏在那里。不过,公私合营以后,它的辉煌渐渐淡去,敬记的店名都找不见了。
公兴在大栅栏东口的门脸房也是三间,但比敬记的要大许多;它后来在长巷三条买了三处房子,作为自己的库房,生意越做越大。
公兴比敬记幸运,到现在依然挺立在那里,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直叫公兴,只是文化大革命时被迫把名字改为文革文化用品商店,后来又改了回来。当然,它卖的东西也杂了,不仅卖纸,还卖其他乐器体育用品照相器材等。如今的公兴,已经彻底改变了专卖纸张文具的旧貌,随前门大街的改造脱胎换骨一般装潢一新,只有老人看到它才会有往昔残存的一点记忆了。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公元105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