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必须知道广东人的由来。“广东人”的诞生是从传说和事实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土著一个是迁徙。土民就是珠三角原驻居民,是广东人的极少一部分,广东人大部分是中原迁徙过来的。广东人的故事是从秦始皇时期讲起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对当时的战争形势造成误判,又因为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导致秦朝加快了灭亡的脚步。汉武帝收复南越国后将行政中心设在一县城内,该县城名为“封开”。因当时汉武帝命名了县城的一条河叫“广府河”,广东人的历史就开始了。而广东人是由珠三角及粤北的广府人、粤东南的潮汕人、粤东的梅州和惠州的客家人,这三大群体组成。因为历史中出现的各大战乱,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了中原地区各大家族的逃亡,由于是整个家族的逃亡,所以几乎所有的传统的广东人都有一个完整的族谱,族谱上记载的他们在逃亡前在中原何处居住,在什么时候、为什么逃到广东的,这些宗族把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习俗几乎全都带到了广东,并在广东生根发芽,这就是“广东人”最初的诞生历史。说到广东人的迁徙史,不得不说南雄珠玑巷,有个故事,宋代有位宫妃,因“失调雅乐”怕被惩罚而逃出宫来到南雄珠玑,皇帝知道以后大怒,便下令全国通缉这位宫妃,后来因为有家仆告密,这位宫妃的逃出地被泄露,因为当地的居民怕被牵连,于是在雄珠玑的大部分居民都迁徙到了珠江三角洲各地,这就是传 说之一的南雄珠玑巷传说。南雄珠玑巷传说的广为流传,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系的诞生与扩容,这个传说的传播,展现了广东人大多是从内地迁过去的,加强了广东人的国家及民族认同感。因为战争导致的,北方各地局势动荡,大量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与大量的文化,经济重心南移,导致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变成了经济腹地,也吸引着各大族群的迁徙,“广东人”就是其中一种。正因为广东人来自五湖四海,造就了广东人的文化大融化,有历史但都不堪回首,造就了广东人宽容的性格,也因为这种文化融合和宽容,造就了岭南文化和我要说的广东早茶。
广东自古称南蛮之地,湿热瘴气,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保健养生,广东人逐步形成喝汤饮茶的习惯。喝早茶的起源于咸丰同治年间,在广州有一家馆子,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正因为广东人来自五湖四海和对各种文化的宽容,北方的烧麦、四川人的茶寨寮、东北的凉皮饺子、苏州人的包子,还有广东地处沿海,东南亚的蒸煮甚至西方人的面包…,经过一代代广东人的改良淘汰,逐步形成当下广东早茶的桌上美味。
至于广东早茶在北方火不起来,一是地方饮食习惯不同,二是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北方人还习惯称呼广东人为“小广东”的传统心里“优势”的不屑一顾。还有就是北方人对早餐看得不那么的看重,晚餐才是北方人的重头戏,风俗习惯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广东人对政治相于北方人相对的“冷”,说吃说喝成了广东人的生活低调的常态。还有就是在广东,早茶时分可以倾谈生意、交换信息,也可以会朋聚友、谈天说地。生意人把茶楼当作商谈重地,普通人则在此抒解压力,换得浮生半日闲。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一句话,南辕北辙,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喜好这东西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原因有三,仅供参考[笑]首先广东人的早茶体现在一个早字 ,在北方就行不通,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尤其是北方,立秋后昼短夜长且寒冷,多数人习惯猫冬——早睡晚起,哪里肯钻出暖烘烘被窝,冒着寒气去吃广东人的早茶。
其次是细观广式茶点,都是精巧、量少、样多,恰与北方人的餐桌饮食相反,北方人喜欢大方,就是以量取胜,大盘子、大碗、大快朵颐,广式茶点一小蝶、一小碗、一小盅的往上上,急性火爆的北方人不胜其烦,不仅不合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也难以适应北方人的兴情,等待的滋味是北方人最受不了的,吃不尽兴更是北方人难以接受。
其三是时间,并非是北方人效率高,而是气候原因决定北方人喜欢速食,你看炸油条、炸麻花、炸麻团等等油炸食品配豆浆、豆腐脑之类,或者包子、粥配各色小菜之类,都是要荤有荤,要素有素、冒着浓浓的热气,暖胃暖身开启一天的行程。广式早点不温不火摆上案头,不足以满足北方人晨起的胃口需求。说白了,广东人吃的是功夫,而北方人吃的是爽利,广东早茶在北方餐饮中只能作为点缀,很难成为北方人餐饮的主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