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玉米种植户都有丰富的玉米田间管理经验,但若真的问起玉米属于什么科属的农作物,或许有些玉米种植户真不清楚。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多数是别人家怎么管理我就怎么管理。老农之间有句话叫做“种地看邻居家”,意思就是如果不知道种地该怎么种,就去看看临近地块儿的人怎么种,跟着邻居家学种地,没亏吃。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农民常种植的禾本科作物还有小麦等其它农作物。也就是说玉米和小麦是同样科属的农作物,是不是很神奇。禾本科作物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分蘖。所以从物种本身的特性来看玉米苗株出现分蘖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什么有些玉米出现分蘖有些玉米没有出现分蘖呢,这和种子稳定与否有关系,种子杂交过程改变了玉米分蘖。
玉米出现分蘖和种子品种有关系之外,另一个因素就是水肥问题。玉米喜欢湿润,干旱和施肥不当都容易造成玉米分蘖严重。如果玉米地中长时间干旱,导致玉米水肥不足玉米苗株不能顺利生长,营养物质停吸收只留在在土壤表层,或者三元素肥料不均衡,或者施肥方式有问题等诸多因素,造成玉米根部的腋芽开始发育,就出现玉米分蘖。
我们本地玉米种植,小面积玉米种植户在巡查地情和苗情时如果发现玉米分蘖一般都要将其掰掉,这点儿没有人含糊,而且在掰掉玉米分蘖之后还会把保留的玉米主茎扶正把土踩实。但对于大包地户来说,百十亩地的玉米一棵一棵挨着去找分蘖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关键是掰掉分蘖产量提升也不明显,不掰掉分蘖产量减产也不明显。
敲个黑板:如果任其玉米分蘖生长,就会长成人们说的玉米牙子。有人说玉米牙子长到一定程度会萎缩死亡,体内的养分会重新回流到主茎苗株上。这种话最好不要说给老农民说,老农民种植玉米讲究实效,绝对不会给玉米牙子这么费事的活法儿,一般都是将其直接掰掉完事儿。但就算掰掉玉米牙子拯救的也就是一株玉米,不掰掉玉米牙子坑害的也是一株玉米,玉米分蘖的是极小概率事件,对玉米产量来说没有影响,能掰就掰,不掰也可。
玉米丫子到底该不该掰?
从事玉米种植50年经验告诉我,想要高产必须掰!
玉米丫子到底怎么形成的?一致的解答是土地肥力过剩,气候环境影响,玉米顶尖优势弱,掖牙形成丫子。但我今天告诉大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结论,是纯理论主义者!
玉米丫子形成是玉米杂交种父母本基因决定的。举两个品种来剖析。郑单2098你把它种在多么肥沃土地上,一亩地也见不到几个丫子。良玉118你把它种在貧脊土地上,5到6个丫子也常见。所以基因是绝对的,外部因素是次要的!
王米丫子到底要不要掰?这看你想要什么产量,想创亩产吨斤必须掰!而种田大户几百亩,靠规模取胜是掰不过来的。你比如辽西干旱,一个玉米主干还整天打蔫,在带上5到6个丫子,它还能活吗?丫子得争去多少水份与肥源营养。靠理论吃饭的不懂之人,不要在坑农害农了!想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先到农村实践之后在解答吧!
本来眼疾不想多写解答,可看到错误结论遍天飞,用这种错误理论去指导农业,受损失的还是农民。
玉米分“叉子”,到底掰不掰,看完恍然大悟! 玉米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身具有分蘖的特点,下部萌生出“叉子”。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腋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
玉米一旦分蘖生出“叉子”,要不要掰除?正方观点: 玉米分蘖可以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可更多的积累干物质;分蘖植株根系数增加,可更多的吸收土壤养分;留孽后可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分蘖产生,可削除顶端优势,控制主茎旺长;分蘖在玉米抽雄后会逐渐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产物、生殖要素会回流到主茎,最后为玉米成熟提供养分;掰除分蘖,会对植株造成伤害,在植株自我修复的过程中,病虫害入侵、真菌感染的几率会加大。放任其随意生长的情况下,92-98%的分蘖在玉米抽雄后即逐渐枯萎死亡。所以玉米“叉子”不必掰除。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