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医的运动养生理论,对我们有指导意义吗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生命在于运动,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宇宙万物,尤其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表现在不断地把外界物质,同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又把自身物质,异化为别的物质。

人体的经脉需要保持无限的循环运动,才能正常地运行气血,使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得到濡养,并排除身体代谢的废物。华佗称:“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气血运行流畅,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与骨骼疏松等中老年疾病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体型,控制体重,舒展身心,并有助安眠减缓衰老。

看看中医的运动养生理论,对我们有指导意义

2、形神统一,动静相宜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性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如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运动养生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依据四时阴阳变化而有所变通。

(1)时令相合:指运动需考虑四季的气候变化,顺应生命运动的正常规律,《素问• 四气调神论》所说的四时养生,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应春气生发;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以应冬气养藏等。

《云笈七笺》 六气诀练功法就有“时寒可以吹以去寒,时温可呼以去热,嘻以去风,煦以去烦”等变化,以应不同气候下的运动。

运动时间学理论认为,人的运动能力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三个高峰期:8 点至 12 点,14 点至 18 点,19 点至 21 点。

此外还有三个低峰期:4 点至 8 点,12 点至 14 点,18 点至 19 点。顺应人体生物钟来调整运动时间,通过一天中不同时段不同脏器及经络的特点指导运动养生,从而减少机体失衡的不良影响,反对不顾节气运行规律的运动,倡导因时而动的运动时令观。

看看中医的运动养生理论,对我们有指导意义

(2)动静相宜:古代哲学认为,动、静皆为动,是动的不同程度或形式的反映,王夫之论曰:“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就是说人与天体一样是恒动的,人在静的时候也是在不断运动之中。

《老老恒言》称:“动而不妄动,亦静也。”,提示运动养生时要根据自然条件和身体状态,调整好动静之间的平衡,做到“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具养”。

(3)形神相应: 形、神互根互用,不可分离,形体是生命的载体,包括五官、躯干、四肢、筋骨皮肉等外在可视、可度量者,神气是变幻莫测的意识、思维、感知等生命现象和功能,寄于形体之中。

就运动观点而言,“形”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运动姿态,“神”指心、神、意气等内在的精神活动。“神”依赖于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反之亦然。

运动锻炼一方面是肢体的运动,强化筋骨,另一方面是心神、气血的运动,使情志畅达,《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因此在运动时要求形气相依,意气相随。外在的形体与内在精神都能健康旺盛,并相互协调平衡,达到形神、气血、表里、阴阳的协调统一。

(4)张弛有度:中医主张劳形要适度,“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奉劝人们“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其实养生运动非竞技体育,更非极限运动,那些每天动辄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跑步运动,那些中年后每天登梯、爬山或打篮球,踢足球等有损筋骨的运动,那些蹦极、跳伞、攀岩、探险等惊险刺激的运动,那些不按时令的无序运动,都是不科学的运动,无益甚至有害的运动。

看看中医的运动养生理论,对我们有指导意义

传统养生要求把握好运动的节奏和强度,如散步要“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旅行三里二里,及三百步二百步为佳,量力行,但勿令气乏气喘而已”。

特别对体质较弱或疾病康复者,运动应量力而行,做到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采用和缓的运动形式,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功练百遍,其效自见”,反对急于求成或贪功冒进。


医学透视镜为你呈现最动容的医学情感故事,最实用的医学科普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10:42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12: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