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乱套了!
1. 人要是活两次,亲人对你的态度会让你失望。
一个人如果能够活两次,你在急诊室,医生不会着急;亲人不会着急,相反,只会等着你赶紧死去,好迎接你的第二次生命。
你被车撞死,亲人不会着急,只会感激你的死亡,因为你给他们带来了赔偿,而不久又会再次复活;不但如此,每次在公路上行走,没有人提醒你注意安全,反而巴着你出个车祸呢。
本来你死了,你的夫人要改嫁了;你又回来了,她是离婚重新和你结婚,还是一直守节等着你?
你死亡了,你的遗产已经分割了,甚至已经出卖了;你又回来了,这可怎么办?简直让人尴尬。大家多么反感你回来啊!
人要是活两次,实在是不好玩。
2. 人要是活两次,恐怕儒家,特别是道家和佛家都要消失。
儒家和佛教面对,采取的方式是躲闪回避、和超度来生。当孔子的学生问及“死”和“鬼”的问题时,回答是:“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死亡”是讳莫如深的。
佛教完全否认了“死亡”的存在,以“轮回”理论,表述人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把希望寄托于无休止的“下辈子”。
道家则很坦然,认为,生,来自自然,死,是回归自然,万物归属于“道”(自然和宇宙规律)这个大系统。在这个永恒的系统中,“时光荏苒”,人生如“白驹过隙”,认为生命是有限的。人生的所有问题,只有在今生今世来解决,不可回避,更不能寄希望于来世。人生的价值,才能在实实在在的生命中得以体现。“道家贵生”,既珍惜今世今生。这是对人的生命历程进行了最深刻地理解,和对“死亡”充分认识后,以积极的方式应对,而建立起来的现实主义“生命观”。
3.别说活两次,长寿就让人难堪。
人要是活两次,就会有伦理失控之忧。
“烂柯人”的典故出自南梁文学家任昉所著的《述异记》。这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小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质的晋人,有一天上山砍柴,偶然遇到了两个下棋的童子。王质一时之间被他们的棋局所吸引,就暂时放下了砍柴的任务,站在那里观看两人下棋。
王质看得入神,后来还是在其中一名下棋的童子的提醒下,才回过神来。但是,当彼时的王质打算拿着斧头去砍柴的时候,他才发现,斧头的木头手柄竟然都已经朽烂了。王质大为吃惊,他吓得赶紧找回村子里,但是,回去后他才发现,他生活的地方早已物是人非。问别人,才知道,时间早就过去了百年。他昔日的亲人皆已亡故。
烂柯人的典故,如果是按照古代人的思想来解读的话,砍柴的王质是在山上误入了仙境,遇到了仙人,我们常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所以等王质回到现实中后,才发现地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烂柯人的故事也可以通过虫洞的概念来解释,用我们现代的科学来分析,故事里的王质,很有可能不小心进入了虫洞,穿越了。
“烂柯人”意在表达自己长时间背井离乡,再回去后有一种恍若隔世,人生沧桑的感觉。
至亲已经亡故,生活有何意义?
4. 人只能活一次,才会敬畏生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人应当赶紧充分生活,因为意外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从种子到花朵的旅程人生,就是一个从种子到花朵的旅程。你的一生就是一次开花。你犹如一株植物。生长和开花本身就是你的喜乐和过程。每个存在都是一粒完备的种子。你整个一生的要务和终极过程就是努力达成那个种子内部的隐藏展现——就是使那个种子内容已经指定的压缩的能量——全然开花……不要把什么愿望或能量留于种子的状态,它们必须统统向花朵走去。如果你内在留于种子的部分越多,你就越压抑,越没有能量,越是死的。你只有全部——整个种子内部的东西全部来到花的盛开上你才是全然的,你才能真正享受到生命的欢乐。你必须变成盛开的花朵,否则你就是不尽然的人生。
假如,把你之前一半人生的记忆删除,你就会认为自己是直接蹦出来的,根本没经历出生并长大。所以不能凭借与你记忆可能有关的事情来做判断。
一个人如果死了,不是被你们认定为消失了吗?怎么还会有什么次数的问题呢?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怎么还会不再回来?那么那些出生的人在没出生之前难道与死去的人有什么不同?没出生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是不存在的人,对不对?它们应该是一个东西对不对?如果他们会有不同,岂不是说明人有死后的世界并还存在吗?只有不同才可能会不再回来,否则任何一个新生的儿童都可以是死去的某人回来了,不是吗?所以当你认定某个死去的人不再回来时,反而是在认定他还存在,只不过不再回来了而已。但同时也说明你判断的错误,因为若还存在,就永远有回来的可能。
以后上个图装的正式点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