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

保定府始建于宋淳化三年(公元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元朝开始拱卫京师,明清保定府升级为直隶总督中心。历史事记

折叠重建保州城

【重建保州城】蒙古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成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折叠建府学及书院

【建府学及书院】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保州建州学。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折叠明代改建保定城

【明代改建保定城】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的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折叠设立莲池书院

【设立莲池书院】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十二年(1734)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知名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文、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折叠修浚府河

【修浚府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折叠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

【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极重农桑。清乾隆三十年,方观承以乾隆皇帝途经保定观视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并刻制棉花图,乾隆皇帝并以题诗。该棉花图为推广植棉和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现该棉花图收藏于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折叠建官刻印书局

【建官刻印书局】同治九年(公元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折叠创办畿辅大学堂

【创办畿辅大学堂】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折叠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

【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闰八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大肆烧杀抢掠,对文物古迹肆意破坏,并将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以"纵拳杀西人、烧洋房"的罪名枭首示众。《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始撤离保定。

折叠创办学堂

【创办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二十八年设立直隶农务学堂(现河北农业大学前身),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折叠创办育德中学

【创办育德中学】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民国六年(公元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公元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折叠曹锟兵变

【曹锟兵变】中华民国建立后,民国元年(公元1912)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折叠创办协生印书局

【创办协生印书局】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民国廿三年(公元1934)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民国廿五年(公元1936)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折叠日军侵占保定

【日军侵占保定】民国廿六年九月廿四日(公元1937),日军侵占保定。民国廿八年(公元1939)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折叠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迁保定

【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迁保定】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公元1946)中华民国河北省国民政府由北平(北京)迁保定,10月军警宪特联合在保定城中进行大搜查、大逮捕,镇压革命活动。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公元1947),在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担任要职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谢士炎、丁行等5人相继被捕并遭杀害,此案在国民党军政界引起很大震动。10月,国民党河北省国民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北京)。

折叠保定市人民政府成立

【保定市人民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五日(公元1948年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保定府志

元称保定路,属中书省。洪武元年(1368)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属河南分省。二年(1369),属北平行省。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2.1)属京师。保定府治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领州三:祁(领深泽、束鹿二县)、安(领新安、高田二县)、易(领涞水一县);县十二:清苑、满城、安肃、定兴、新城、雄、容城、唐、庆都、博野、蠡、完。清朝建立,属直隶省。康熙8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会。清末保定府辖: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今河北省满城县)、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县)、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蠡县(今河北省蠡县)、雄县(今河北省雄县)、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新安(今河北省安新县)共15县;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安州(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镇)共2散州。1913年废府。

折叠1大慈阁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2大慈阁大慈阁建于宋元时期(公元1227年),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保定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是一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体,坐北向南。大慈阁重檐三层,歇山布瓦顶,底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登上三层阁楼,可以鸟瞰保定全市景致。

大慈阁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大慈阁是全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筑。大慈阁雄伟壮观,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词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不染菩提云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悬"等名句。

大慈阁背后的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原名"汉寿亭侯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称倒座关帝庙,在全国罕见。

折叠2奎楼应宿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3奎楼存相关记载为:"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

奎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南门以东的古城墙上面坐落着号称保定八景之一的两座奎楼。只是,那座残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楼",早在4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

折叠3横翠朝晖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4横翠楼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应该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

清代内阁学士郭棻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胜迹孤悬古泰州,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雨逼朝烟翠拥楼。"试想当年古保定的城市风貌--横翠楼所在之处大慈阁高耸而立,奎星楼列于其中,总督府威严肃穆,莲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钟声长鸣,行人举步之间莺歌燕舞、草青水碧,东城之外更是花红柳绿、一望无际。且不说登高远眺朗峰竞秀,也不说西城古刹松涛起伏。单就横翠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说,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城市之中,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据考证,横翠楼是一座鼓楼,建于元代初年,所处位置应该是在总督府以东,钟楼以西。横跨南大街,坐北朝南,高约8米,下有一条宽约5米的通道。楼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为金台俊彦,右为昭代耆英。朝阳东起,重楼浸染,祥云笼罩,气度巍峨。加之城中处处葱翠,红绿相间,那情景不言而喻了。

折叠4莲漪夏艳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5古莲花池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 其时,"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临漪亭记略》)。

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明清两代,将元时的保定路改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将元直隶巡抚衙门升级为总督部院,从此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

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假山叠,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自从扩建为行宫以后,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曾来此驻跸巡幸。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隶布政使增温维修后,将莲花池辟为"莲花公园"。

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巡使曹锟集资重修,并请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古莲花池"四字匾额。园中以临漪亭即水中亭为中心,由君子长生馆、观澜亭、濯锦亭、寒绿亭、藻咏亭、响琴榭等组成十二景,它们皆环池而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折叠5东皋春雨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6东皋春雨清代陈正有诗赞东皋云:"细雨东郊润落花,田夫携手话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泽,鸡水新添两岸沙。嫩草如烟滋灌溉,长虹弄色隐云霞。载歌喜雨因谁赐,笑指飞凫入酒家。"由此可见,所谓东皋春雨不过是描述古城东关之外自然天成的田园景色。

据记载,古时保定城有四门四关,北关是京师孔道 ,街长三里;西关是江南通途,街长二里;南关是漕运码头, 街长一里。唯独东关 ,地势低洼,村落稀疏,一望田野无际,小桥流水人家。晋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脍炙人口的名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上谷八景之一的"东皋春雨"便由此而来。"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崇尚自然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来有之啊。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折叠6西刹秋涛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7西刹秋涛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 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

折叠7鸡水环清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8鸡水环清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是这样的:"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足见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

上世纪五十年代,依靠一亩泉水的"八大厂"曾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不仅形成"漏斗区",还让保定的母亲河断流,干涸,"珠玑万斛涌泉根"成为老人们的记忆。

折叠8狼山竞秀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9狼牙山狼牙山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牙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狼牙山位于保定境内易县西南45公里处太行山东麓,距保定市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近望西侧,石林耸立,自然天成,大小莲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锏峡云雾缥缈,神奇莫测。

折叠大慈阁香油坊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0大慈阁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上谷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香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大慈阁禅院内的香油坊。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经保定时,因机缘际会,大慈阁香油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用膳食。

秉承古寺悠久历史,大慈阁香油选料上乘、做工严谨,以精选芝麻为原料,利用小石磨采用特殊工艺加工制作,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朴风味,其颜色呈棕红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大慈阁香油历代薪火相传,虽岁月变迁,但其风味依旧。

大慈阁香油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内在品质饱经岁月洗礼并传承至今,成为古城保定传统素食文化之瑰宝。

折叠大慈阁素食馆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1大慈阁素食馆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成为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素食馆源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出自大慈阁禅院斋堂。

大慈阁素食属于佛素,即寺庙的素斋,重本色、原味、善巧。

大慈阁素食中的大慈阁素面有养眼之面、开胃之面、印心之面之美称。

佛素戒荤腥。荤,是指葱、蒜、韭菜等;腥,是指有生命的鸡、鸭、鱼、蛋等。不食荤是为"净身心",不食腥是出于 "慈悲心"。

世界五大长寿区和中国十大长寿之乡的饮食都是以米、面、豆类、薯类为主,以蔬菜水果为辅。佛家的素食文化,实乃长寿饮食之文化。

折叠大慈阁酱园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2大慈阁酱菜大慈阁酱园起源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创始人是元朝易国公何伯祥之弟何伯策。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途经保定巡视腰山王氏庄园时,乾隆皇帝品尝该酱菜后大加赞赏,遂钦点为宫廷御用膳食。

大慈阁酱菜用料考究,其购进原料,不惜重价。如收购小红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符合质量、规格等要求,保持嫩脆。收购韭菜花,则要鲜嫩的纯花,不带花籽、花铃。但收购价格往往要高于普通韭花的一倍。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质优则无柴,食之无渣滓。

大慈阁酱菜为保证口味纯正,在售卖时要求严格,酱菜要存放在酱缸内,售卖多少出缸多少,从出缸到顾客手中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秉承古寺悠久历史、饱经岁月沧桑,数百年来大慈阁酱园不但保持自己北方风味的优良传统,而且逐步吸收南方酱园特长,形成自己独有的生产工艺,其特点甜、咸、嫩、脆,酱香浓郁,始终保持着大慈阁酱菜既有的老辈子口味。

折叠马家老鸡铺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3马家卤煮鸡马家老鸡铺始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

清代河间县果子洼村有家回族马氏兄弟,忙时种田闲时煮鸡出售。后来到保定,开了马家老鸡铺。店主人在制作技术上颇下功夫,加之又懂点医道,每次煮鸡,除放应有的辅料外,常配以各种益身提味的中草药材。因此,所制卤煮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燕赵。

折叠义春楼饭庄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4白肉罩火烧义春楼饭庄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锅罩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罩火烧声誉大振。

清宣统元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宇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折叠望湖春饭庄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5望湖春饭菜望湖春饭庄始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老店原址在莲池的对面,因莲池里面有荷花池,望湖春饭店因此而得名,名字可谓美不胜收。

望湖春饭店不仅仅是包子、饭菜好吃,本身还承载着保定城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符号,莲池对面的望湖春饭店一带是民国时达官贵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冯玉祥当年驻保时经常来望湖春用餐。

折叠白运章包子铺

保定府为什么是上谷八景之首呢图16白运章包子白运章包子铺始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是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白运章包子曾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被授予为名优产品,受到省市领导的题词表彰,并获得百年老字号。其特点是馅大、皮薄、口感好,用料讲究,风味独特,是老保定包子的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11:2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11: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