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倒箱糕
不止一次地听妈妈提起倒箱糕,那是妈妈小时候的一种美食,至今念念不忘。其制作人是妈妈的奶奶,我应该称其为阿太,过程也是相当的繁杂,妈妈曾不厌其烦地向我描述过制作程序,以至说起倒箱糕我脑海中就不经意浮现起制作倒箱糕的画面。
常常是阿太带着小时候的妈妈,拎着一袋糯米去到小河对岸的常瞎子家,常瞎子是专门帮人碾米的。糯米经过浸泡变软才能碾,所谓碾并不用任何机械,全靠人力和简单的辅助工具。把泡过的糯米放在半埋在地下的石钵里,有一根很粗很长的木头连着石钵木头一头绑着一断短短的木头,距另一头不远处地上垫高并把木头固定,人在这头踩时,另一头绑住的短木桩就正好打在石钵里的米上,就是一个杠杆。木头很沉,妈妈站在木头这边,那一边不为所动,常瞎子踩起来就很有节奏感。碾好米后,把它们拿回家开始制作,小小的方方的糕点放在一个个很大很大的箱子里蒸,箱底是用的一种草编的,当蒸汽出来的时候就满屋都是糯米和青草的香味了,熟透了之后从箱子里倒在院子里的凉席上,所以叫倒箱糕。倒箱糕一个个白白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们就可以随意美美的吃上几个,黏黏的,糯糯的,一股清香,口感很好。我呢也会随着思绪憧憬着倒箱糕,因为在深圳长大与倒箱糕无缘,仅有的几次回老家也没见过倒箱糕的踪影,据说是现在的人大体已经忘记制作过程了,要不就是嫌麻烦不再去做了。
妈妈挺有意思,在外面吃饭时看到菜单上有写什么什么糕只要是用糯米做的都点来品尝一番,然后就摇摇头说跟倒箱糕差远了去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表姨叫我和妈妈去她家吃饭,快吃完时姑婆竟然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倒箱糕,我有幸品尝了一块,糯米中间还包了红豆沙,甜而不腻,真不错。可妈妈说感觉少了点什么,姑婆解释说铺箱底的那种草现在没有了。
篇二:食在南宁
寒假里,我们全家去广西旅游,那里山美、水美,尤其南宁的美食更是美,让人难以忘怀,至今回忆起来依旧齿颊留香。
当天晚上,我们信步来到南宁的夜市。远远地就闻到了空气中飘来的阵阵香气羊肉串、章鱼丸、铁板烧等发出的诱人香味。
在一家不知名的店前,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看起来生意十分兴隆,我也跟着排队了。只看见在一个大炉子前,一位老奶奶在不紧不慢地摊着面皮,只见她在平平的锅底均匀地抹了一层薄薄的牛奶色面糊,大约一分钟后,再用一块小竹板娴熟地把已经晶莹剔透的面皮放入盘子,包上馅,有肉松的、豌豆的、雪菜的、胡萝卜等。她把馅放好后,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