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G50沪渝高速公路起点不远处,坐落着上海市儿童福利院

距离G50沪渝高速公路起点的不远处,坐落着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这里收容和养育着本市0至18周岁经公安部门确认的弃婴和弃儿。在这里,无论是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还是患有其他特殊疾病,孩子们都能得到最悉心的呵护与照料。

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与他们沟通,通常要花上更多耐心和细心。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有这样一支专为自闭症孩子打造的“高阶服务团队”——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自闭症小组。小组成员中既有医生、康复治疗师,也有特教老师、心理治疗师等。他们不仅熟悉国内外各类康复训练方法,更能让孩子们放松心情,鼓起勇气与别人交流。

在儿童福利领域,专业力量介入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上海市儿童福利基金会成立,首个公益项目“爱伴童行”,聚焦全市因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儿童。“儿童福利类社会组织扮演的关键角色就是‘专业性’。”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处长陶继民介绍,该公益项目设立量化指标,譬如每名社工每月走访结对困境儿童家庭不少于1次、每次个案会谈不少于1小时等。

事实上,位于G50沪渝高速公路起点的上海,处处奔涌着对困难儿童的汩汩爱心。

80后青年赵子正,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梅园三村居民区书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儿童主任。十多年前,社工专业出身的赵子正选择到与专业对口的居民区闯一闯。彼时,居民区里的年轻人是少数群体,他领到的第一个岗位是“青保主任”,主要负责青少年保护。赵子正的职业生涯起点,便与孩子们结下了特殊缘分。

“中心城区困难儿童总量不大,但更容易被忽略。”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街道,赵子正待过三个居民区,对辖区内的困难儿童家庭了如指掌。

数量少,并不意味着需求少。赵子正清楚,小区内这仅有的一两户家庭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刚性政策下,总会有徘徊在标准线边缘的困难人群。他曾碰到一户人家,家庭人均收入在2500元上下,刚好没够上标准线。“你能判定这样条件的家庭,就称不上困难吗?”

如何才能将帮扶落到实处,让困难儿童感受到变化?“或许他们对单个项目的帮扶感受不深,但当资源集成到了一定程度,便会有变化了。”为了小区内仅有的几位困难儿童,赵子正与陆家嘴街道内的其他社区 “一对一”结对——从爱心人士到社会企业,整合各类资源主动帮扶,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年来,上海在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陆续建起儿童之家、儿童服务中心,黄浦区还率先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在陶继民看来,这些设施载体有利于帮扶更多困难家庭,值得进一步复制推广。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28日 10:11
下一篇 2023年01月28日 10: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