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336

走馬赴任(走马赴任),◆同“走馬上任”。◆[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偽作[陳僕射]行李,云[山東]盜起,車駕必謀幸[蜀],先以[陳公]走馬赴任。”◆补证条目■同“走馬上任”。○《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可加兵部侍郎,領西川節度使,仍着走馬赴任,無得遲誤。”

重赴瓊林(重赴琼林),◆[清]制,進士於考中後滿六十周年,重逢原科(同一干支之年)開考,由禮部奏准,與新科進士同赴恩榮宴(通稱瓊林宴)。○《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重赴瓊林燕”:“大學士[嵇璜],係[雍正]庚戌科進士,服官有年,精神矍鑠,茲當會試周甲之期,與新進士先後同年,實係人文盛事,著照從前[史貽直]之例,重與恩榮燕,以為藝林佳話。”亦作“重宴瓊林”。○[清][陳康祺]《郎潛紀聞‧潘文恭公福祉》:“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瓊林者八人。”

重赴鹿鳴(重赴鹿鸣),◆[清]制,舉人於鄉試考中後滿六十周年,重逢原科(同一干支之年)開考,經奏准,與新科舉人同赴鹿鳴筵宴,稱為“重赴鹿鳴”。○《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重赴鹿鳴燕”:“据[譚尚忠]奏,[雲南][石屏州]舉人[賽璵],係[雍正]己酉科鄉試中式,曾任[四川]知縣,現年九十二歲,本年又屆舉行己酉科鄉試之期,請重赴鹿鳴燕。”亦作“重預鹿鳴”、“重宴鹿鳴”。

爭赴(争赴),◆爭相前往。○《後漢書‧袁紹傳》:“﹝[紹]﹞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唐][劉禹錫]《觀市》詩:“雞鳴而爭赴,日中而駢闐。”

雲赴(云赴),◆如雲奔赴。形容眾人奮力前往。○[晉][葛洪]《抱樸子‧廣譬》:“是以[晉文]回輪於勇蟲,而壯士雲赴。”○《宋書‧孔覬傳》:“鎮東將軍[巴陵王][休若]董統東討諸軍事。移檄東土曰:‘……冗從僕射[全景文]、員外散騎侍郎[孫超之],並率虎旅,駱驛雲赴。’”

應赴(应赴),◆接應趨援。○《後漢書‧西域傳序》:“[安帝][永初]元年,頻攻圍都護[任尚]、[段禧]等,朝廷以其險遠,難相應赴,詔罷都護。”○《南史‧沈慶之傳》:“今四方尚未知義師之舉,而[劭]據有天府,首尾不相應赴,此危道也。”

影赴,◆形容迅速投奔依附。○[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太原]左近聞帝部分募兵備邊,所在影赴,旬日之頃,少長得數千人。”

掩赴,◆乘其不備而至。○《後漢書‧馬援傳》:“[羌]因將其妻子輜重移阻於[允吾谷],[援]乃潛行閒道,掩赴其營。”

星赴,◆急速奔赴。○《宋書‧臧質傳》:“國家夷險,情事異常,豫是臣子,孰不星赴。”

響赴(响赴),◆響應奔赴。○《隋書‧衛玄傳》:“[文昇]率勵義勇,應機響赴,表裏奮擊,摧破兇醜。”○[宋][葉適]《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合中原響赴而兵不必眾,就虜人儲聚而粟不必多。”

違利赴名(违利赴名),◆捨去利欲而求取名聲。○[漢][王充]《論衡‧答佞》:“上世列傳,棄榮養身,違利赴名,竹帛所載。”

投赴,◆投奔。○《南史‧文學傳‧祖皓》:“意欲奉戴府君,勦除兇逆,遠近義徒,自當投赴。”

入火赴湯(入火赴汤),◆喻不避艱險。○《四游記‧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湯,下地上天,灰身沒命,願隨大仙。”亦省作“入火”。○[沈從文]《邊城》三:“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

全力以赴,◆將全部力量用上去。○[峻青]《秋色賦‧故鄉雜記》:“在那艱苦的戰鬥的日子裏,解放區的全體人民,心都緊緊地扭在一起,團結得像一個人似的,全力以赴的對付敵人。”◆补证条目■将全部力量用上去。○谌容《光明与黑暗》:“翠屏公社的秦小梅说,只要县委下了决心,一声令下,他们公社全力以赴。”

趨事赴功,◆创办事业,建立功绩。○唐昭宗《授乐仁规兵部尚书制》:“於戲!惟秉義守禮,則可以謹科條;惟趨事赴功,則可以行邦正。”○宋陈亮《中兴论·论励臣之道》:“陛下數降詔以切責之,厲天威以臨之,而養安如故,無趨事赴功之念,復讎報恥之心。”○明太祖《谕神乐观敕》:“開基守業,必勤政爲先。趨事赴功,非信誠必責。”○明方孝孺《重爵禄》:“方之爲天下者,使人以不得禄位爲不若人,其心恒忻然有趨事赴功之心。”

趨赴(趋赴),◆1.奔赴;前往。○[唐][柳宗元]《柳州謝上表》:“臣前歲以久停官秩,去年蒙聖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師。”○《西湖佳話‧斷橋情跡》:“[劉萬戶]恐王命久羈,急於趨赴,遂攜了夫人、女兒,同上京師。”○[蔡東藩]《明史通俗演義》第六四回:“[文華]聞寇眾被圍,兼程趨赴,欲攘奪[邦輔]功勞。”◆2.奔告。○[宋][蘇軾]《代滕甫辨謗乞郡書》:“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憂有甚於窮窘,若不號呼於君父,更將趨赴於何人?”◆3.指行步之進退。○[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帶,趨赴俯仰,皆合規矩。”◆4.為之奔走,謀求。○[陳獨秀]《國慶紀念的價值》:“我們對於一切信仰一切趨赴的事,必須將這事體批評起來確有信仰趨赴的價值,才值得去信仰趨赴,不然便是無意的盲從或無價值的迷信。”

前赴後繼(前赴后继),◆前面的人沖上去,後面的人緊跟上。形容英勇鬥爭,勇往直前。○[艾青]《光的贊歌》四:“光榮屬於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於前赴後繼的人。”◆补证条目■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紧跟上。形容英勇斗争,勇往直前。郑振铎《纪念“七·七”节》:“军士们以血与肉,筑成了新的长城;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雷赴,◆猶奔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瀑布乘巖,懸河注壑二十餘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

開赴(开赴),◆開往;前往。徐懷中《西線軼事》二:“九四一部隊也奉命完成了一級戰備,隨時可以開赴前線。”

進赴(进赴),◆猶奔赴。○《後漢書‧馮緄傳》:“進赴之宜,權時之策,將軍一之,出郊之事,不復內御。”○《晉書‧虞潭傳》:“會[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於本縣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義軍……乃進赴國難,至[上虞]。”

解赴,◆猶押送。○[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方侍郎之獲譴也,時在戊戌八月十五日,由刑部解赴兵部,遣戍[新疆]。”

魂不赴體(魂不赴体),◆同“魂不附體”。◆《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只見兩個力士,捉一個後生……霎時間把刀破開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驚得[宣贊]魂不赴體。”○《三遂平妖傳》第六回:“那廝道:‘我從來愛取笑人,昨日不合撩撥了這婦人,吃鬍子打了一頓拳頭;又吃他驚了,交我魂不赴體。’”

詭赴(诡赴),◆謂趨向、旨趣不同。○《文選‧嵇康<琴賦>》:“或間聲錯糅,狀若詭赴。”○[李善]注:“言其狀若詭詐而相赴也。”○[呂延濟]注:“詭,疾。”○[王念孫]曰:“詭詐相赴,於義未安;訓詭為疾,尤未之前聞。今案:詭者,異也。赴,趨也。言間聲錯出,若與正聲異趨也。下文曰:初若將乖,後卒同趣。是其明證矣。”見《讀書雜志餘編‧文選》。

歸赴(归赴),◆投奔。○《左傳‧昭公十八年》“[鄭]有他竟,望走在[晉]”[晉][杜預]注:“言[鄭]雖與他國為竟,每瞻望[晉],歸赴之。”○《晉書‧禮志中》:“﹝[溫嶠]﹞萬里投身,歸赴朝廷。”

勾赴,◆猶調往。○[宋][范仲淹]《奏陝西河北畫一利害事》:“移減東兵入次邊州軍駐泊,以就糧草,有事宜,則勾赴邊上。”○[宋][李綱]《與右相條具事宜札子》:“自今年春,以盜賊紛擾之故,屢次申陳,蒙朝廷差到[李貴]、[步諒]軍馬各千餘人。今秋勾赴本司教閱。”

赴追,◆追趕。○《三國志‧魏志‧賈詡傳》:“[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赴助,◆猶赴救。○《三國志‧魏志‧袁術傳》“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門戶滅絕,死亡流漫,幸蒙遠近來相赴助,不因此時上討國賊,下刷家恥,而圖於此,非所聞也。”○《南史‧孝義傳上‧賈恩》:“[元嘉]三年母亡,居喪過禮。未葬,為鄰火所逼,[恩]及妻[桓氏]號哭奔救,鄰近赴助,棺櫬得免。”

赴質(赴质),◆1.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指目標。○[漢][王粲]《浮淮賦》:“淩驚波以高騖,馳駭浪而赴質。”◆2.前往對質。○[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田七郎》:“俄聞御史家訟其叔姪,遂偕叔赴質。”○[清][惲敬]《書獲劉之協事》:“教匪大頭目[安徽][太和][劉之協]以訟事赴質[河南][扶溝]。”

赴職(赴职),◆到任就職。○《北史‧祖鴻勛傳》:“今來赴職,非為謝恩。”○《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天神宣詔已畢,與[晁夫人]作賀行禮,請[晁夫人]自定赴職之期。”

赴戰(赴战),◆參戰。○《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周書‧賀若敦傳》:“[敦]挺身赴戰,手斬七八人。”

赴約(赴约),◆履行約會;踐約。○[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上》:“來日婦人復至,僧責曰:‘貧道昨日遠赴約,何差謬如此?’”[宋][蘇軾]《與吳秀才書》:“忽得來教,乃知[子野]尚在北,不遠當來赴約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楊素梅]﹞只等[龍香]回來,商量到晚赴約。”○[劉波泳]《秦川兒女》第二部第三二章:“[孫三娃]忙說,他是擔心到時候真的來了差事,不能前來赴約。”

赴援,◆猶赴救。○《新唐書‧太宗紀》:“[大業]中,[突厥]圍[煬帝][鴈門],[煬帝]從圍中以木繫詔書,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明史‧李成梁傳》:“[成梁]赴援有功,進副總兵,仍守[險山]。”○[郭沫若]《山中雜記‧芭蕉花》:“後來遇着赴援的官軍才得了解放。”

赴淵(赴渊),◆相傳[殷]末人[申徒狄]不忍見[紂]亂,抱石投河而死。後遂用為典,以“赴淵”謂嫉濁避世。○《莊子‧刻意》:“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枯槁,若[鮑焦]、[介推];赴淵,若[申徒狄]。”○《楚辭‧劉向<九嘆‧惜賢>》:“驅[子僑]之奔走兮,[申徒狄]之赴淵。”○[王逸]注:“[申徒狄]避世赴河,意中紛亂,不知所行也。”○[章炳麟]《謝本師》:“先生為人豈弟,不好聲色,而余喜獨行赴淵之士。”

赴義(赴义),◆1.猶仗義。○《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卓]遣執金吾[胡母班]”[裴松之]注引《漢末名士錄》:“[班]字[季皮],[太山]人,少與[山陽][度尚]、[東平][張邈]等八人並輕財赴義,振濟人士,世謂之八廚。”○[清][姚清華]《石門馬氏蠲粟賑饑紀事》詩:“當其舉念初,赴義如箭疾。”◆2.參加義舉;參加義師。○《宋書‧武帝紀上》:“於是大開賞募,投身赴義者,一同登京城之科。”○《北齊書‧薛嘉族傳》:“屬[高祖]在[信都],[嘉族]聞而赴義。”○《南史‧劉鍾傳》:“及義旗建,帝拔[鍾]為郡主簿,曰:‘豫是[彭城]鄉人赴義者,並可依[劉主簿]。’”◆3.就義。○[清][秦瀛]《五人墓》詩:“嗚呼五人市儈徒,一旦赴義同捐軀。”○[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十六章:“現在,我總算可以從容赴義了!”◆4.指吊喪。○[漢][晉]時,對上司吊喪送葬,為當然之義務,故稱。○[晉][陶潛]《孟府君傳》:“君嘗為刺史[謝永]別駕,[永],[會稽]人,喪亡;君求赴義。”

赴燕,◆見“赴宴”。

赴宴,◆亦作“赴燕”。◆參加酒宴。○[唐][趙璘]《因話錄‧商下》:“素聞公名……故超禮分,面約赴燕。”○[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摺:“今日[白員外]請赴宴。”○《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又過了幾日,見[公孫]赴宴回房。”○[段荃法]《凌紅蝶》:“[毛主席]聽說你思想進步,請你去赴宴哩。”

赴選(赴选),◆1.指前往吏部聽候銓選。○[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給事中[陳安平]子年滿赴選,與鄉人[李仙藥]臥。夜夢十一月養蠶,[仙藥]占曰:‘十一月養蠶,冬絲也,君必送東司。’數日,果送吏部。”○《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為着赴選未經得缺,同鄉官面子上的應酬,也就減少了一半。”參見“赴銓”。2.猶赴試。○《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黃巢]一日辭了爺娘,選下了日,直往大國[長安]赴選。”○[元]本[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孩兒,如今黃榜招賢,試期已迫,你這般人才,如何不去赴選。”

赴限,◆限期到達。○[唐][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幽州]去此二千餘里,還又二千餘里。方寒冰凍,一無資糧,國家更無優恤,但切勒赴限,比聞丁夫皆甚愁歎。”

赴險(赴险),◆進入險地;投身於危險的境地。○[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徑峻赴險,越壑厲水。”○《魏書‧節義傳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十六章:“他們見[譚嗣同]決心赴險,堅決不肯出來,心中都很焦慮。”

赴席,◆謂作客赴宴。○《西游記》第四三回:“兄長既來赴席,如何又勞師動眾?”○《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王生]赴席,酒筵之間,官妓叩頭送酒。”○[孫犁]《白洋淀紀事‧正月》:“人家地主富農的閨女們,穿的什麼,戴的什麼,不敢和人家一塊去赴席,心裏多難過!”

赴聞(赴闻),◆報喪;亦指報喪的文告。○[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九:“及軍中以[孔明]死赴聞,[蜀]人赴之不許,祠之又不許。”參見“赴告”。

赴湯投火(赴汤投火),◆見“赴湯蹈火”。

赴湯跳火(赴汤跳火),◆見“赴湯蹈火”。

赴湯火(赴汤火),◆見“赴湯蹈火”。

赴死如歸(赴死如归),◆猶言視死如歸。形容不怕犧牲。○《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贊》:“[欒布]哭[彭越],[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五:“有[吳起]吮士疽之恩,則赴死如歸矣,何患其不愛將?”[明][歸有光]《王烈婦墓碣》:“又言:‘他人於死生之際誠難,姊於是直視之甚輕。’……真可謂赴死如歸者矣。”◆补证条目■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成仿吾《士气的提倡》:“我们的祖先实在给了我们不少的榜样,给了我们不少的余勇,他们能不为利诱,他们能赴死如归,他们超然于成败利钝之上。”

赴死,◆1.猶賣命。○[黃谷柳]《蝦球傳‧千里姻緣一線牽》:“﹝[鱷魚頭]﹞讓人家感恩知己,深信他把人當‘心腹’看待,死心塌地替他服務,為他去赴死。”◆2.找死。○[許地山]《萬物之母》:“前晚那隻老虎是跑下來捕[雲哥]圈裏底牛犢被打死的。如果那東西把[敬姑]吃了,決不再下山來赴死。”

赴水火,◆猶言赴湯蹈火。比喻冒險犯難。○《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赴水,◆1.涉水。○《莊子‧秋水》:“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晉][潘岳]《西征賦》:“有褰裳以投岸,或攘袂以赴水。”◆2.指投水自盡。○[唐][沈亞之]《湘中怨辭》:“我孤,養於兄。嫂惡,常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須臾。”○[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供輸不辦箠楚頻,一朝赴水將誰訴。”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洪老先生]……竟模仿起[李太白]捉月的故事,赴水投江,悄然逝去。”◆3.泅水,游泳。○《水滸傳》第六五回:“小人卻會赴水,逃得性命。”○《醒世姻緣傳》第六六回:“[小嬌春]也只得跳在湖裏逃命,可只不會赴水。”○《三俠五義》第九十回:“他惟恐被人捉住,便從窗戶竄出,赴水逃生去了。”

赴試(赴试),◆猶趕考,前往應試。○[宋][周密]《齊東野語‧韓慥奇卜》:“次至[呂]問何幹至此?[呂]曰:‘赴試。’”○《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魏][杜]兩生只得撇了自去赴試。”○[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素秋》:“赴試入都,舍於郊郭。”

赴勢(赴势),◆猶言趨炎附勢。○[清][曾國藩]《送郭筠仙南歸序》:“君子則不然。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德不苟成,業不苟名。”

赴市,◆1.上街;到市集上去。○[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湘裙》:“[甘氏],生兩男矣。長[阿大],赴市未返;汝所見者[阿小]。”○[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漸與赴市沽飲,情益款洽。”◆2.謂押赴市曹斬首。○[唐][司空圖]《馮燕歌》:“官將赴市擁紅塵,掉臂人來擗看人。傳聲莫遣有冤濫,盜殺[嬰]家即我身。”○[明][郎瑛]《七修類稿‧奇謔‧義娼》:“[天順]間,[楊昌平][俊]、[范都督][廣],為[石亨]所搆誅,皆非其罪,二人赴市,英氣不挫。”

赴時(赴时),◆趕節令。○《列子‧力命》:“農赴時,商趣利,工追術,仕逐勢,勢使然也。”○《孔叢子‧居衛》:“如農之赴時,商之趣利。”○[宋][曾鞏]《本朝政要策‧水利》:“故三代溝澮之法替,而赴時務功,此不可不重也。”

赴省,◆1.往尚書省。○《新五代史‧雜傳十七‧盧文紀》:“[文紀]素與宰相[崔協]有隙,[協]除工部郎中[于鄴],[文紀]以[鄴]與其父名同音,大怒,[鄴]赴省參上,[文紀]不見之。”○《資治通鑒‧唐肅宗上元二年》“[輔國]赴上”[元][胡三省]注:“僕射、尚書赴省供職曰赴上。”◆2.指赴京應試。○[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六:“[嘉定]辛酉,鄉人[王佐][起莘],以免舉赴省。”○《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這隻詞名喚做《念奴嬌》,是一個赴省士人姓[沈]名[文述]所作。”○[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二:“幕客某,流落[潮陽],[魏阿星]時邀至舟中,供給備至,五年不衰,病愈,復資之赴省。”

赴上,◆官員升遷後就職上任。○[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德宗]非時召[吳湊]為京兆尹,便令赴上。”○《資治通鑒‧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癸丑朔,加開府儀同三司[李輔國]兵部尚書。乙未,[輔國]赴上,宰相朝臣皆送之。”○[胡三省]注:“僕射、尚書赴省供職曰赴上。上,時掌翻。”○[宋][梅堯臣]《碧雲騢》:“參知政事[張觀],嘗知[開封府]。府有犯夜,巡者捕致之。○[觀]據案訊之,曰:‘有證見乎?’巡者曰:‘若有證見,亦是犯夜。’左右無不大笑。於是京師知其謬。時赴上才五日,朝廷知之,亟罷[觀]落知制誥守[杭州]。”

赴任,◆上任;前往任職。○[宋][梅堯臣]《送邵夢得永康軍判官》:“且歸[洛]中,明年春赴任。”○[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摺:“謝聖人除授[鄭州]通判,今來赴任。”○《三俠五義》第九九回:“就是太守赴任,路上也要仔細。”

赴闕(赴阙),◆入朝。指陛見皇帝。○《晉書‧魯芝傳》:“老幼赴闕獻書,乞留[芝]。○[魏明帝]許焉。”○[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闕。”○《水滸傳》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詔取赴闕,命作良臣。”◆补证条目■入朝。指陛见皇帝。○汉王充《论衡·命禄》:“主父偃辱賤於齊,排擯不用;赴闕舉疏,遂用於漢,官至齊相。”

赴趣,◆鑽營;迎合。○[漢][牟融]《理惑論》卷一:“赴趣間隙,務合當世,此下士之所行。”○《後漢書‧方術傳序》:“及[光武]尤信讖言,士之赴趣時宜者,皆騁馳穿鑿,爭談之也。”

赴曲,◆應合曲調的節奏旋律;合拍。○《文選‧宋玉<高唐賦>》:“更唱迭和,赴曲隨流。”○[呂向]注:“言鳥之唱和,與流水合度。”○[晉][陸機]《演連珠》之十六:“臣聞赴曲之音,洪細入韻。”

赴期,◆猶赴約。○[元][曾瑞]《留鞋記》第四摺:“不意小娘子暗着梅香將一首詩約小生元夜到[相國寺]赴期。”○《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正要商量晚間再去赴期,不想裏面兄嫂處走出一個丫鬟來。”

赴辟,◆應朝廷徵召。○[唐][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明年赴辟下[昭][桂],東郊慟哭辭兄弟。”參見“赴召”。

赴拍,◆應和節拍。○[清][趙翼]《同顧北墅王漱田觀西洋樂器》詩:“吸噓竽調簧,節簇笳赴拍。”

赴難(赴难),◆1.就戮;就義。○《韓非子‧忠孝》:“[許由]讓天下,賞不足以勸;[盜跖]犯刑赴難,罰不足以禁。”◆2.往救危難。○《後漢書‧鄭玄傳》:“[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及[融]為[黃巾]所圍,[益恩]赴難隕身。”○《舊唐書‧李晟傳》:“京城變起,[德宗]在[奉天],詔[晟]赴難。”○《楊家府演義》第六回:“我即日起兵赴難,汝齎表入京奏知。”○[魯迅]《花邊文學‧讀幾本書》:“因為有些人物,是即使不讀書,也不過玩着,並不去赴難的。”

赴命,◆1.受命應召。○[晉][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楊家府演義》第四回:“聖上有旨來宣,吾今當往赴命。”◆2.猶奔命。拚命努力。○[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然男女黨人之運械派械者,即在此最嚴緊期中,爭先赴命,忙碌運派。”

赴履,◆奔赴。○《後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論》:“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亂,而能終以歸全者,其致不亦貴乎!”

赴利,◆逐取功名,特指上阵杀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歲也,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爲天子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爲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赴考,◆猶趕考,前往應試。○[清][李漁]《奈何天‧形變》:“我家又沒人讀書,沒人赴考,有甚麼喜事報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想起從前父親赴考時候的景象,越覺冷暖不同。”○《三俠五義》第七一回:“[倪繼祖]遞名去赴考,高高的中了生員。”

赴舉(赴举),◆猶應舉。○[唐][宋]時指鄉貢入京參加禮部試。○[明][清]時指赴省城參加鄉試。○[唐][趙璘]《因話錄‧羽》:“[太和]元年秋,移舉[洛中],時[韋景方]居守,尚書族弟也。赴舉過[陝]。”○[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十八齣:“爭如投上國,赴舉奪魁名。”○《西游記》第九回:“但去赴舉,路上須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來。”○[清][趙翼]《題黃陶庵手書詩冊》詩:“作詩赴舉時,寫詩落解後。”

赴救,◆前往救援。○[漢][桓譚]《新論‧言體》:“﹝[楚靈王]﹞不敢赴救,而[吳]兵遂至。”○《三國志‧魏志‧陳矯傳》:“郡為[孫權]所圍於[匡奇],[登]令[矯]求救於[太祖]……[太祖]乃遣赴救。”○[李劼人]《大波》第七章:“我們平安釋回,又被禮為上賓,是赴救之志亦遂。”

赴節(赴节),◆1.應和着節拍。○[漢][王粲]《七釋》:“邪睨鼓下,伉音赴節。”○[晉][陸機]《文賦》:“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唐][劉禹錫]《竹枝詞序》:“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清][鈕琇]《觚賸‧逍遙居士》:“[蒲衣子]性嗜音,常自度曲,[孝先]倚而和之,[瑤湘]吹洞簫以赴節。”◆2.為保全節操而犧牲。○[晉][陸機]《答賈謐》詩:“雄臣騰騖,義夫赴節。”○[晉][陸機]《演連珠》之十四:“貞女要名於沒世,烈士赴節於當年。”◆3.響應軍令,奔赴戰場。節,指符節,兵符。○[晉][張華]《勞還師歌》:“積勢如鞹弩,赴節如發機。”◆4.指作詩填詞合乎格律。○[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

赴接,◆1.猶銜接。○《晉書‧王濬傳》:“臣以十五日至[秣陵],而詔書以十六日起[洛陽],其間懸闊,不相赴接,則臣之罪責宜蒙察恕。”◆2.前往救援、接應。○《宋書‧索虜傳》:“﹝[毛德祖]﹞又遣將領馬隊,與[洛陽]令[楊毅]合二百騎,緣[河]上下,隨機赴接。”○《北齊書‧崔瞻傳》:“[沙苑]之敗,[仲文]持馬尾以渡河,波中乍沒乍出。○[高祖]望見之曰:‘[崔掾]也。’遽遣船赴接。”

赴駕(赴驾),◆謂迎接帝王的車乘。○[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十三日,召百官赴駕,至者盡誅之。”

赴假,◆銷假赴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宋書‧張敷傳》:“[敷]赴假[江陵]。”

赴集,◆1.前往聚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上》:“洗浴者,常有硫黃氣,赴集者,常有百數。”○《資治通鑒‧隋恭帝義寧元年》:“遠近赴集,旬日間近萬人。”◆2.猶趕集。○[明][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二》:“上市曰赴集。”◆3.指官吏前往任所。○[宋][梅堯臣]《送白秀才福州省親》詩:“固非遠仕進,服期難赴集。”○[清][顧炎武]《菰中隨筆》:“今常調之人,遠授一職,已數千里,赴集又數千里,之官挈攜妻孥,往復勞苦,必一周而在路。”

赴急書(赴急书),◆草書的別稱。○[宋高宗]《翰墨志》:“草書之法,昔人用以趣急速而務簡易,刪難省煩,損複為單……故[梁武]謂赴急書,不失[蒼公]鳥跡之意。”

赴急,◆往救急難。○[唐][吳兢]《貞觀政要‧征伐》:“賊赴急遠來,兵實疲頓,恃眾輕我,一戰可摧。”○[宋][葉適]《祈晴文》:“夫敏於赴急者神之德,怨於失時者民之情。”○《元史‧許衡傳》:“[漢高帝]起布衣,天下影從,[滎陽]之難,[紀信]至捐生以赴急,則人心之歸可見矣。”

赴機(赴机),◆1.參與戰事。○《北史‧隋紀下‧煬帝》:“于時,諸將各奉旨,不敢赴機。”◆2.發生戰事的趨勢。○[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自爾之後,赴機愈急,蓄勢益緊,事變之來,日迫一日。”

赴會(赴会),◆1.前往聚會;參加集會。○[漢][蔡邕]《陳太丘碑文》:“遣官屬掾吏前後赴會,刊石作銘。”○《西游記》第五回:“臣蒙[王母]詔昨日赴會,偶遇[齊天大聖]。”○《孽海花》第十五回:“[俄皇]受此大驚,哪裏能再赴會呢!”◆2.猶赴約。○[元][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一摺:“[巨卿]千里赴會,真乃信士也。”◆3.應和合拍。○《文選‧嵇康<琴賦>》:“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李善]注:“會,節會也。”○[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譬之樂,眾響赴會,條理乃貫。”

赴官,◆往赴任所;上任。○[宋][郭彖]《睽車志》卷三:“我[李大夫]妾也,舟行赴官至此,死于蓐間,槁葬而去。”○《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公子在一旁,正因父親無法不起身赴官,自己無法不留京鄉試,父子的一番離別,心裏十分難過。”

赴功,◆1.建立功業。○[宋][曾鞏]《本朝政要策‧任將》:“小其名而不撓其權,則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騁。”○[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故智能才力之士,則得盡其智以赴功。”◆2.出力。○《宋史‧忠義傳八‧鞠嗣復》:“[嗣復]聞難,率吏民修城立門,眾赴功,守備略就。”○[清][陸費瑔]《捉船行》:“侵晨叩官分官錢,十人赴功五人粥。”

赴告,◆1.[春秋]時各國以崩薨及禍福之事相告。前者稱“赴”,後者稱“告”。○《左傳‧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懲不敬也。”○[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赴告策書,諸所記註,多違舊章。”○[孔穎達]疏:“凶事謂之赴,他事謂之告。對文則別。散文則通。”○[清][鄭燮]《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至於《春秋》一書,不過因赴告之文,書之以定褒貶。○[左氏]乃得依經作傳。其時不赴告而背理壞道亂亡破滅者,十倍於《左傳》而無所考。”◆2.專指報喪。○《史記‧周本紀》:“[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宋][陸游]《留夫人墓志銘》:“[慶元]六年十月,余之友[信安][徐賡]赴告其母夫人之喪於[山陰]澤中。”○《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司徒[招]奉公子[留]主喪即位,遣大夫[于徵師]以病薨赴告於[楚]。”◆3.奔告。○[漢][劉向]《列女傳‧許穆夫人》:“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明史‧何真傳》:“縣人[王成]、[陳仲玉]作亂,[真]赴告元帥府。”

赴法,◆猶伏法。○[元][施惠]《幽閨記‧虎頭遇舊》:“若非恩人救難危,險赴法[雲陽]市。”○[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宮婢肆逆》:“[嘉靖]壬寅年,宮婢相結行弒,用繩繫上喉,翻布塞上口,以數人踞上腹絞之,已垂絕矣……[孝烈皇后]率眾入解之,立縛諸行弒者赴法。”

赴度,◆應合節拍。○《文選‧傅毅<舞賦>》:“兀動赴度,指顧應聲。”○[李善]注:“兀然而動,赴其節度。”

赴鬥(赴斗),◆猶赴戰。○[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奇兵不可再》:“他日虜再入,復命如前法赴鬥,遂無一人還者。”○[明][馮夢龍]《精忠旗‧岳侯誓旅》:“如今赴鬥在邇,比不得平常操演。”

赴鼎,◆謂跳入湯鑊而死。○《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唐][司馬貞]索隱述贊:“[欒布]哭[越],犯禁見虜。赴鼎非冤,誠知所處。”

赴調(赴调),◆指前往吏部聽候遷調。○《金史‧宣宗紀上》:“吏部秋冬置選[南京],春夏置選[中都],赴調者不便,請併選於[南京]。”○《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宋][乾道]年間,[江西]一個官人,赴調[臨安]都下。”

赴弔(赴吊),◆1.前往吊喪。○《後漢書‧徐稚傳》“哭畢而去,不告姓名”[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稚]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弔。”◆2.前往慰問。○[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慨遊子之我欺,悲無人以赴弔。”

赴敵(赴敌),◆奔赴戰陣,對敵作戰。○《隋書‧于仲文傳》:“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敵?”[明][劉基]《楚人伐鄭》:“雖起救[鄭]之師,而逡巡畏縮,不即赴敵,遂使[鄭國]失三大夫。”○《冷眼觀》第二七回:“有時他偶感風寒,不能親身赴敵,別人借了他的這面關王旗出去,也是一律包打勝仗。”

赴比,◆舊指官府限期追徵租賦,對逾期不繳者加以杖責。○[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卷四:“乃有家無擔石,丁無餘口,遂列于排年者,既殫力於催征,又奔命於赴比。”○《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既有[晁生]為爾等代輸糧米,此後免行赴比。”

赴哀,◆奔喪。○[唐][韓愈]《順宗實錄五》:“方鎮岳牧,不用離任赴哀。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風馳電赴(风驰电赴),◆形容迅速趕赴。○《晉書‧孫綽傳》:“如其迷逆不化,復欲送死者,南北諸軍風馳電赴,若身手之救痛癢,率然之應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分勞赴功(分劳赴功),◆分擔勞苦,盡職建功。○[清][端方]《請改定官制以為立憲預備摺》:“而一部之中,有二尚書、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親王大學士,則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絕無分勞赴功之效,惟有推諉牽掣之能。”

電赴(电赴),◆比喻快速奔赴。○《晉書‧閔王承傳》:“足下若能卷甲電赴,猶或有濟;若其狐疑,求我枯魚之肆矣。”○《周書‧文帝紀上》:“幕府躬自東轅,電赴[伊][洛]。”○[唐][楊炯]《青苔賦》:“見商羊兮鼓舞,召風伯兮電赴。”

單刀赴會(单刀赴会),◆指[三國][蜀]將[關羽]攜帶單刀獨自往見[吳]將[魯肅]的故事。後多喻指孤膽入敵,與之周旋。○《三國演義》第六六回:“吾來日駕小舟,只用親隨十餘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吳八公子]見了,放下面皮,氣忿忿的像[關雲長]單刀赴會。”參見“單刀會”。

除赴,◆接受任命後赴任。○《宋史‧真宗紀二》:“夏四月癸酉,詔[嶺]南官除赴以時,以避炎瘴。”

馳赴(驰赴),◆急趨;奔赴。○《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光武]即馳赴之,[信都]太守[任光]開門出迎。”○《宋史‧石普傳》:“[普]倜儻有膽略,凡預討伐,聞敵所在即馳赴之。”○[清][吳敏樹]《湖北按察使貴陽唐子方先生哀辭》:“朝命起公[湖北],與督撫共辦軍務,公乃聞名馳赴。”

趁赴,◆往赴;前往。○[宋][洪邁]《容齋三筆‧禁旅遷補》:“大禮後,次年殿庭較藝,乘輿臨軒,曰‘推垛子’……唯推垛之日,以疾不趁赴者,為害甚重。”

奔赴,◆1.奔喪。赴,訃。○《後漢書‧延篤傳》:“以師喪棄官奔赴,五府並辟不就。”○《南史‧孝義傳下‧不佞》:“會[魏]剋[江陵],而母卒,道路隔絕,久不得奔赴。四載之中,晝夜號泣,居處飲食,常為居喪之禮。”○《元典章新集‧吏部五‧丁憂》:“聞喪奔赴,禮所當然。”◆2.謂急急忙忙奔向目的地。○[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然畢力奔赴,終彳亍於絕潢斷澗閒。”○[碧野]《蘆溝橋情思》:“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紛紛奔赴民族解放戰爭的各個戰場。”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15日 10:15
下一篇 2023年01月15日 10: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