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产业发展

秋冬时节,潮州市潮安区北部文祠镇一带,漫山遍野的橄榄次第成熟,嫩绿的果实高高垂挂枝头,等待果农将其摘下送往加工厂,抑或端上万千潮汕家庭的餐桌。

橄榄,雅称青果,原产中国南方,形两头尖呈卵圆状,味先苦涩后回甘。在古代曾深受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喜爱,至现代主要流行于潮汕、福建地区,更被潮汕人视为珍果,家家户户过年必备以待客。

潮州市的橄榄种植面积占广东省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在潮安区文祠镇、归湖镇一带。在这里,橄榄曾经历“一棵橄榄树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辉煌,而后又陷入滞销导致大片果树无人问津的落寞。

近年来,在科研团队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助力下,潮州橄榄历经品种改良优化,各式加工制品推陈出新,产业文化内涵丰富深化,日渐以新面貌迈向更大市场。

2021年12月,潮州市潮安区橄榄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产业园涵盖文祠镇、归湖镇、赤凤镇、庵埠镇、登塘镇5个镇域,园内橄榄种植面积达5.6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橄榄种植面积10万亩,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棵小小的橄榄,在高价畅销又跌入谷底后,重新成为当地的“致富果”,为广大农户带来增收福音,更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和希望。如同它本身的百般滋味——历经酸涩,方始回甘。

种养现代化

品种改良和技术革新双向发力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这是宋朝诗人苏轼对橄榄的评价。橄榄酸涩的口感让古人又爱又嫌,到了现代,这一味道也让潮汕地区之外的消费者一开始难以接受,甚至越来越多年轻的潮汕人鲜少品尝。

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是潮州橄榄近十年来落寞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本地橄榄种植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十年,潮州橄榄品种退化、新品种更新换代慢、栽培管理粗放、品质和效益下降等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肖维强介绍。

突破发展瓶颈,科研人员和当地农企首先从橄榄品种入手。据介绍,潮州本地橄榄主要有土橄榄、檀香橄榄、青皮橄榄等品种,其中土橄榄大部分用于加工制成凉果,檀香橄榄既可用于加工也可鲜吃,青皮橄榄则是广受当地人欢迎的鲜食品种。

“青皮橄榄是潮州本地特色名优品种,在潮汕地区很流行。但这几年由于橄榄树管理比较粗放,品质有所下降,品种出现退化。并且我们发现,来自福建地区的甜种橄榄由于没有涩味、口感酥脆,越来越受年轻的潮汕消费者欢迎。”肖维强介绍。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潮州市果树研究所、橄榄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建成农业”),共同承担潮州市重大科技专项“优质橄榄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示范”,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和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共同选育的橄榄新品种——清榄2号甜种、灵峰橄榄。“通过嫁接将传统老化品种更换为更受市场欢迎的网红品种,每亩种植效益可达2.3万元左右,效果很好。”肖维强说。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选育了潮州本地甜种橄榄“青茵”品种,致力培育本地品牌。“2006年前后,潮州曾开展全市橄榄资源调查,项目组发现归湖镇有一棵甜种橄榄母树,产出的橄榄无涩味且无渣。后来团队开展专项研究,将它的一代、二代、三代等在不同地区进行嫁接,发现它的性状都能很稳定保持下来。”肖维强称,如今该品种选育工作已接近尾声,近期将进行专家鉴定,通过后即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2018年开始,公司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对原有橄榄树进行换种改良,至今已改良2000多亩。”建成农业总经理倪晓榕表示,品种优化后成效明显,今年橄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良种橄榄价格虽然有回落,但也在10元/斤左右。她对新选育的“青茵”品种充满期待,“相比传统的老品种,‘青茵’品种比较晚熟,一般在春节前成熟,正好赶上春节的热销期。”

“‘青茵’橄榄迎合新一代潮汕人和外地人的口味需求,它的出现让潮州橄榄有望开拓更大市场,更有发展前途。”肖维强说。

新品种助力橄榄企业打开年轻消费者和外地市场,而现代化的新技术则让企业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走进潮安区橄榄产业园,成片的橄榄树普遍只有三四米高,与以往可高达十多米的橄榄树完全不同,其奥秘就在于园区大面积推广的矮化嫁接技术。“以前的橄榄树十几米高,果农要用长长的竹梯爬上去采摘,既麻烦且效率不高,还存在安全隐患。”肖维强介绍,团队因此对橄榄树栽培技术进行创新,研发出矮化技术并获得发明专利,“现在树冠变矮了,采摘和管理也方便了,产量没有降低,同时用工成本大幅降低。”

据其介绍,在橄榄病虫害防治方面,团队还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结合精准科学喷药的综合防治技术,选择使用新型高低毒效农药,防控效果显著提升,农药残留也大大降低。在采收修剪机械化作业方面,团队制作一批“橄榄采摘修剪分级一体化装置”,提高橄榄采摘和修剪效率,有效降低作业过程安全隐患。

在橄榄产业园的前厅,一块偌大的屏幕引人注目。这是橄榄茶叶园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即可远程查看园内各区域实时情况,还可随时了解国内各地橄榄价格等行业信息。

“这个智能平台让公司能及时掌握园区种植生产情况,并进行精准管控。”倪晓榕说,“例如平台连接了气象台的数据,夏天一旦气温过高,平台就会自动启动果林中的喷灌进行灌溉,为果树降温,避免气温过高影响橄榄品质。”

加工多元化

各式橄榄制品推陈出新拓销路

种养技术的进阶升级大幅提高了潮州橄榄产量,企业进而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味道酸涩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能推向更大市场,受到大多数消费者欢迎吗?

去年爆红的油甘茶饮或许能给出答案。2021年,国内多家新式茶饮头部公司陆续推出油甘汁产品,一时火爆网络并吸引众多网友尝鲜。多家媒体报道,油甘汁的火爆使得同样产自潮汕的油甘一时卖断货,供不应求。

看到油甘汁成功走红,潮州橄榄加工企业瞄准商机也跃跃欲试。在潮州,橄榄以往常常被制成橄榄糁、橄榄菜、乌橄榄等传统地方特色小菜,这些小菜的消费者大多数是潮汕本地人或在外潮人。如今,要将橄榄推向更大市场,企业显然还需研发更多新产品承载这一使命。

在潮安区橄榄产业园内,潮州市橄醇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橄醇食品公司”)工厂内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颗粒饱满的橄榄在生产线上经过洗涤、破碎,最终制成橄榄汁、橄榄酒、橄榄醋等橄榄制品。

“仔细研究橄榄制品时,我们才发现橄榄浑身是宝。冰山之下,还有更多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橄醇食品公司负责人何飞介绍起公司生产的橄榄酒的制作过程,“以往潮汕人做橄榄酒是用高浓度的白酒浸泡橄榄,而现在公司是用破碎的橄榄肉发酵,使橄榄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融入酒中。我们发现,这样制成的酒,干浸出物浓度比其他果酒与葡萄酒高好几倍。”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的橄榄酒已陆续推出,其他橄榄制品正在试产,即将正式推出面向市场。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在研发橄榄油、橄榄浓缩液等产品。

“公司的产品研发是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机构合作开发的,我们希望能通过产品研发把橄榄的苦涩去掉,而把它的甘甜和风味留下来,让外地人更容易接受。”橄醇食品公司另一负责人詹奕纯说,“在我看来,橄榄不仅是一种水果,还是带有情怀的水果,每个潮汕人对它都很熟悉。在外的潮汕年轻人或其他年轻消费者,看到一瓶平价的橄榄汁,很多人都会买来试一下。在开发产品之前我们也做过市场调研,发现这些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产业园内,文香食品厂负责人廖泽冰也在尝试开发新的橄榄制品。廖泽冰做橄榄产品已经30多年,工厂生产的橄榄糁、橄榄菜、乌橄榄等传统地方小菜和橄榄类蜜饯凉果深受当地人欢迎。不过近些年市场需求的转变,让这些传统橄榄制品销路遇阻。

“因为饮食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几年蜜饯凉果出现滞销,进一步导致橄榄滞销,工厂急需研发新产品提高销量。”和橄榄打了30多年交道的廖泽冰,因此着手创新产品。他将橄榄和潮州三宝之一的老香黄结合,制成香黄橄榄。又将橄榄晒干切碎,和单丛茶、普洱茶等多种茶叶逐一混合试验,最终制成橄榄普洱茶。此外,工厂还将和潮州预制菜企业合作推出预制菜橄榄糁鱼,和餐饮公司合作开发橄榄酱,“让潮州橄榄走得更远”。

“新产品打开了销路,工厂收购橄榄的数量也在增加。今年收购量比去年多了近100吨,收购价也提升了,果农积极性增加了不少。”廖泽冰说。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科研团队的技术研发成果,也在助力潮州橄榄加工生产。肖维强介绍,针对橄榄农药残留问题,特别是潮汕人爱吃的鲜食橄榄品种,团队帮助企业采用微纳米臭氧气泡清洗设备清洗橄榄,较好去除了橄榄农药残留。同时,采用臭氧绿色保鲜作用,避免使用化学保鲜剂,延长橄榄的贮藏寿命。团队还制作橄榄新型保鲜盒,利用其特殊结构,较好解决橄榄贮藏怕失水又不能太多水蒸气的矛盾,保持橄榄鲜食口感。

“今年以来,省农科院创新设立书记项目,支持果树所‘党建与产业科技服务工作的融合发展’项目落户建成农业,组织党员专家与企业和种植户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见效。目前来看,这种党建与科技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效果很好。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做好科技服务,为做强做大潮州橄榄产业、帮助群众增产增收贡献力量。”肖维强表示。

文化深度化

深挖橄榄文化价值助力品牌化

橄榄的种植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2100年,最早关于橄榄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成书于东汉末曹魏初年间的《三辅黄图》。而大量关于橄榄的诗词也表明,橄榄在古代曾经是风靡全国的珍果。特别是从宋朝起,关于橄榄的诗词激增,说明自那时起橄榄已在全国流行,成为百姓日常食用之物。

历经两千年的生活变迁,橄榄逐渐变成潮汕、福建一带食用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外地人鲜少品尝。如今,潮州企业要将橄榄推向全国市场,橄榄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或许能成为一大助力。

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驻文祠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邓广志就认为,必须深挖潮州橄榄的文化价值,走文化品牌打造之路,进而助力潮州橄榄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

“橄榄的经济价值挖掘空间已有限,但文化价值一直被忽视,可以再深掘。特别是潮州种植橄榄历史较久,文祠镇内有百年以上的橄榄树超1000棵,这些古树一直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利用。”邓广志表示,深挖橄榄的文化价值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橄榄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故事,二是潮汕地区传统的橄榄加工手法和关于橄榄的传统习俗,三是结合本地绿色生态进行品牌营销。

为此,工作队自近两年陆续参与举办一系列活动,试图挖掘潮州橄榄的文化价值,促进提升其经济价值。

工作队在中社村选定百年橄榄树林打造橄榄文化公园,与橄醇食品公司共建乡村振兴车间,连续两年举办橄榄文化节、橄榄文化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线下展示、线上推广”的模式推介文祠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吸引多家企业、银行参与,促成多方多项合作,并将文祠橄榄产品带至大湾区展销。

此外,工作队还参与举办“印象潮州·百味橄榄”摄影大赛、征文大赛,征集橄榄文化周LOGO,半个月收集300多件作品,全面打响文祠橄榄知名度。联系媒体到文祠镇拍摄精美短视频、宣传片,发表大量橄榄相关文章,宣传推介橄榄,丰富橄榄产业内涵,形成橄榄宣传热潮。

今年,工作队参与举办“我在潮州有棵橄榄树”认购活动,不仅掀起一股橄榄古树管护热潮,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收益。认购活动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外出打拼的潮汕乡贤参与,勾起了众人对家乡滋味的思念,至目前已有十余棵橄榄古树被认购,认购活动所得的收益将主要归于橄榄树所在的村集体。

活动期间,今年24岁的揭阳人温子鹏认购了一棵橄榄树,活动让他回忆起小时候和外公、哥哥一起摘橄榄的经历。“橄榄是我从小吃到大的水果,现在我依然喜欢吃。”温子鹏在东莞长大,参加工作后常年奔波于广深两地,但橄榄一直是他外出必备的零食,他偏爱鲜食橄榄的酸、涩、甘、鲜。位于广州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也认购了3棵橄榄树,该公司董事长郭文兰是汕尾人。“潮汕地区对橄榄的记忆就是好吃,这也是我们对家乡的美好记忆。”郭文兰说,希望通过认购橄榄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了解、认识、爱上橄榄,唤起更多潮汕游子的思乡之情。

“橄榄先苦后甘的特征,跟潮人的奋斗精神很契合,可以说是潮人精神的象征。”邓广志称,潮人与橄榄的联系还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

在潮汕很流行的橄榄,古代谁在吃?橄榄为什么被称为“谏果”“忠果”?在潮汕,为何请客人吃橄榄叫做“食槟榔”……工作队成员苏仕日则翻阅大量古籍查找关于橄榄的记录,整理出“橄榄十问”,详细呈现橄榄的前世今生。同时向读者科普橄榄的分类、橄榄别称“忠果”“谏果”的由来,展现古人吃橄榄的食法、潮汕人吃橄榄的习俗,以及文人墨客对橄榄的嘉奖和诗赋。

“吃苦后回甘的橄榄恰如品人生。在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做‘刻苦做,快活食’。橄榄之味,正是暗合了这种先苦后甜的人生之意。”苏仕日表示,恰如潮州成为中原文化典橱一般,潮州保留了中原诸多礼俗,橄榄是潮州文化的小小缩影,也是中原文化的具象载体。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0日 14:4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0日 14:58

相关推荐